依靠多元共治,有效解决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政府各监管部门打破信息孤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各个部门的信息量。二是重视行业协会参与监管。有时行业协会比政府更了解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它们的加入极大地扩大了信息资源。三是企业自身的自律自控可以减少各种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大大降低需要监管的事务和信息。四是提倡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成千上万的消费者(甚至包括一些行业的举报者)会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被各种媒体广泛传播,有效减少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差距。
依靠多元共治,有效解决监管动力不足问题。由于外部性等原因,监控动力不足一般存在于政府部门。在多元共治中,引入了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市场主体等,由于它们有更直接的利益诉求——通过监管可以挽回或小或大的损失,某种程度上说,它们的监控动力高于缺乏直接利益诉求的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依法处理维护它们的合法权益。而且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利益受损者的监管动力也会不断增大。
依靠多元共治,有效解决监管权威不够问题。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社会公众等的监控存在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但通过政府公权力部门的监控主导作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通过受理各种举报,严厉查处市场主体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施以从警告、罚款到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甚至对违法乱纪的当事者科以刑罚,可以极大地起到震慑作用。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自身、社会公众共同构成上海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大监管格局。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形成合力,增强事中事后整体监管效能。从结构上看,政府监管由于公共权力的介入而居于上层,它从上至下监管各个市场主体。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控一般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它们位于中层,尤其是行业协会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公众参与由于具有分散性和自发性,效力较小,处于下层,对于大型经营主体而言,它们发挥从下至上的监督作用。从功能上看,事中事后大监管格局包括政府制定政策法规以及执法、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标准和某些业务性工作、企业遵纪守法、社会公众投诉以及舆论监督,这四方面的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解决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