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

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明确要求。这个要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多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迅猛,一些领域已居于世界前列;工业化发展迅速,显著快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由此导致了城镇常住人口比城镇户籍人口多出2.6亿,在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出现一系列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成就了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到达峰值后开始逐年下降,一些地区和行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与此同时,工资成本持续上涨,带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逐步下降,出口竞争力弱化,钢铁等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为“新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了内在要求和重要契机。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用信息化提升工业化质量,推进城镇化以扩大内需,通过农业现代化解决大量农民进城后的农产品安全保障问题,从而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经过这些年奋力追赶,我国在信息化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是很大,一批互联网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入国际第一阵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强中,中国企业占4家。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通过“互联网+”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推动网络长期演进和技术升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新一代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适应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交叉集成、跨界融合、集群突破新趋势,加快构建面向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以抢占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先发优势,在工业领域加快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协调。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受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我国城镇化水平长期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形成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平衡状态。常住城镇的外来人口长期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使得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在城乡接合部聚集大量外来人口,安全管理难以到位,不稳定因素较多。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协调,必须把发展城市经济与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构建创新转型的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增强创业活力,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注重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实现城乡人口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平衡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流通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包括使用农业机器设备、发展专业化分工,等等。随着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会逐步走向城镇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平衡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而维护农民权益、优化城乡资源配置、降低城镇化成本;用工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工业原材料供给;通过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人口,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