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2)

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2)

二、坚持打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危机冲击的宝贵经验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经济理论上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但在现实经济中,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意义往往在遇到危机后才被深刻认识到。在实体经济发展上,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给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国内外的发展实践业已证明,大国经济唯有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毋庸置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虚拟经济出现迅速发展,并呈现出脱离实体经济的趋势,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十二五”期间发展实践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尽管成就显著,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盈利水平尤其是制造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小微企业面临成本高、税费重、融资难、招工难等一系列生产经营困难,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对提升,其中蕴含的虚拟经济成分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国内针对虚拟经济也存在不少争议。从问题的性质看,争议的焦点不是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这一现象本身,而是这种脱离的程度究竟有多大。

从理论上分析,以金融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的发展,通过发挥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转移和信息显示等基本功能,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广义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本身是可以单独进行交易的,其交易不仅比实体经济更具流动性,而且可以跨时空。虚拟经济所具有的跨时空的快速流动性,决定了实体经济发展滞后于虚拟经济,从而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成为常态。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全球化发展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虚拟经济跨时空的流动性,因而促进和加剧了与实体经济的脱离程度。如果将经济活动分为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信息流支持下资金流可以脱离物流并快于物流单独流动,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当“以钱生钱”的资金流脱离“以物生钱”的物流而自我循环时,一旦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利润增速无法支撑虚拟经济中快速膨胀的“以钱生钱”欲望时,经济泡沫就会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增大。金融危机的作用在于对这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脱离进行强行纠正。经济与金融之间的上述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本质上基于并最终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这也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经济发展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导向和关键,就在于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运行状况确定虚拟经济发展的“度”,动态调控虚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促进金融活动和金融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随着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总体上相对落后于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如果仍以前述实体经济规模口径计算,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73.7%下降到2014年的66.5%,而同期货币供应量M2比GDP的倍数从1.78倍上升到1.93倍,说明“十二五”期间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程度在加大。但从产业结构演进看,两者之间分离程度加大的趋势与我国总体上经济服务化趋势相一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迄今为止,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运行,表明这种脱离程度也在合理区间,仍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因而保持了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出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推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到2015年5月应对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推出《中国制造2025》,中央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推动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充分体现了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说,坚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认识最深刻的宏观调控经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