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3)

打牢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3)

三、“十三五”时期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工业强国,反映在实体经济总体发展上则是“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出现下降,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高,产能过剩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痼疾,适应新常态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形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发达国家的高端挤压,也面临新兴经济体的低端挤压。推进实体经济由大变强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十三五”时期,推进实体经济由大变强,战略重点应从总量扩张转向能力提升,核心在于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实体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部门,要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逐步提高农村经济自生发展能力。在工业部门,要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突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承载高端要素的功能,推动工业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向技术创新和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工业生产模式由粗放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模仿创新向精益化生产和自主创新转变,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在服务部门,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促进行业内竞争,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内涵、质量和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两化融合促进实体产业之间互融发展,从而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创新发展能力。

围绕上述战略转变,“十三五”期间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须对政策着力点进行相应调整。首先,全面营造有利于实体企业发展的环境,重点激励实体企业的创新行为。要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着力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体系和科技公共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从重产品创新向重工艺创新转变。

其次,与促进资源集中和培育大企业同步,重点营造公平竞争生态,催生和促进多元化市场主体成长。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行业性垄断,推动创新性资源配置的重点向大企业和高技术小微企业并重转变。

第三,在优化产业数量比例关系的同时,更要重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要突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对标”思路,消除政府对要素流动的过度干预,减少部门垂直管理带来的产业融合障碍,促进三次产业间和各产业内的技术融合、商业模式融合和政策协调。

最后,既要重视金融政策创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更要重视金融体系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务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