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服务业将发生五大变化

“十三五”中国服务业将发生五大变化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我们的短板,当然要努力补齐。但任何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

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多重指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数量上的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是质的变化,在“十三五”时期,服务业的显著变化更是高概率事件,它甚至很可能引发国民经济体系的重构,并通过这种重构引发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上的划时代的颠覆。

第一,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目标是2020比2010的人均GDP要求翻一番。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大背景下,在制造业受到“双重挤压”的背景下,依靠服务业维系中高增速就尤为重要。一则是服务业在GDP的占比越来越突出,比如2010年,服务业的占比大概只有44.2%,2015年是50.5%,服务业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我们预测2020年,三次产业的占比是6.09%、35.09%和58.83%,在国民经济体系当中,服务业占58.83%。二则从这几年各产业增长速度看,服务业明显快于工业,服务业增速大约比工业增速大约高2个百分点。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服务业已经是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和贡献者。

第二,服务业是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以服务业劳动就业占比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业地位,是国际上最通行的做法,它更能更客观地反映三大产业演变情况。美国学者富克斯讲的服务经济时代,用的就是服务业劳动就业占比这个最核心指标。因为劳动就业是实打实的,不像GDP有一个价格的因素的问题。2010年,服务业的劳动就业与农业劳动就业人数几乎是一样的,但2011年是一个拐点,服务业首次超过农业的劳动就业。我们预测到2020年,服务业的劳动就业的比重将达到47%左右。其实,这个数字严格地讲是被低估了的。因为我们知道,农村经济现在最大的特点是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很多从事一次产业的农民,实际上在从事第三产业。比如,一些农村劳动者从事农村电商或乡村旅游,他们干的工作实际上是三产了,但我们统计部门可能还是把这些劳动者统计到农业就业里面,实际他在做电商,做流通,做旅游,都是第三产业。如果考虑这个因素,我们目前的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很可能超过50%了,到2020年很可能达到57%。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