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拓——
创新开放体制,改革释放红利
家电巨头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去年底花落安徽合肥。从制造到智造,惠而浦不断加码中国投资,并在中国打造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彰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拥有全球领先的消费市场和越来越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国对外资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魅力。”惠而浦公司北亚区总裁恩里科·齐托说。
有人用“三明治”形容中国比较优势的现状:相比东南亚一些新兴国家,中国劳动力、土地等传统优势逐渐弱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产品的创新和品牌优势还没有形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不好过。
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3年多来,中国从体制机制入手,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集中力量清理了一批“拦路虎”和“绊脚石”,加快完善对外贸易、双向投资等开放新体制。
优化市场环境,让外资“进得来”。
去年1月,《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现行对外商投资的逐案审批体制将取消,转而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去年,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聚焦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六大重点服务领域,降低或取消外资股权比例限制、部分或全部放宽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
“到中国看一看,就能感受到全然不同的经济活力。”亚马逊中国总裁道格·葛说,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成了中国对外资更可持续的吸引力。
破除审批瓶颈,让企业“出得去”。
去年12月,匈牙利至塞尔维亚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正式启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取得又一重大成果。仅在2015年,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的境外铁路项目纷纷启动,中国对外投资提速增效。
“走出去”提速,得益于管理求创新。坚持开放,并不等于简单重复。《境外投资管理办法》2014年10月正式实施,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并引入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实现了98%的对外投资事项已不需要政府审核,对外投资效率大大提高。
“走出去”提速,得益于服务更到位。《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汇编》……商务部加强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环境指导,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为“走出去”营造更好的信息服务环境。
清理管理障碍,让外贸“跑得快”。
一台液晶显示器从我国江苏运到德国经陆运原本要走25天,如今通过“苏满欧”班列陆运12天即可抵达。外贸要快跑,不仅需要火车跑得快,更要提高国际货物检验检疫的工作效率。苏州和满洲里已实现了通关一体化,让运输时间缩短过半。
今年2月,自动进口许可证无纸化通关范围推广至全国所有海关。相对于纸面证书,许可证电子证书重塑了通关流程,申请更方便快捷,签发更公开透明,通关更顺畅高效。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近98%的涉证企业表示满意。
跨境电商是外贸领域的新亮点。为破解跨境电商发展体制机制难题,进一步为跨境电商“松绑”,去年3月,杭州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工作。监管创新、金融扶持、信用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红利”:截至去年11月底,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4年不足2000万美元快速增至30.4亿美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