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万元存储自体脐带血真的这么有用吗?专家表示,客观上,自体脐带血应用概率非常小,并非移植首选。北京脐血库筹建14年来,北京自体脐血库存储量达到20万份,临床上用于自身及亲属的有15例。而靠捐献存储脐血的公共库存储2万多份,应用700多例。商业利益驱动下,更多的脐带血被引向自体库,专家呼吁公众捐献脐带血,发展公共库。(据2月22日《新京报》)
“要不要给孩子采集保存脐带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笔者也亲身经历过,基本上都是在医院生产孩子时,医生、宣传人员就会主动推荐存储脐血,说起来也是天花乱坠,比如可以保存孩子基因、未来患病可以治疗等等,很多人为之心动,却又被高昂的储存价格、不可预测的未来风险所阻挡。
脐血库被业界比喻为“生命银行”或“脐血银行”,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过去废弃不用的脐带血一下子成了宝贝,存储机构像雨后春笋一般涌出,向公众宣传存储脐带血的好处,文艺影视作品也有类似治疗场景,使得脐带血逐渐为公众所知。
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由于干细胞的科研尚未有效突破,脐带血的总量也很少,可以适用的范围极为有限。目前在临床上,脐带血更多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并不是根治许多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而自体脐血库宣传人员为了招揽业务,则往往夸大其词,宣称脐带血可以治疗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疾病,明显有误导公众的嫌疑,频频曝光的负面消息,亦给脐带血库抹上阴影,令其前景不容乐观。
由于之前脐血库的运作国家财政不出钱,故引入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运营,用自体库反哺公共库成为各地普遍采取的运作模式。如此虽然推进了脐血库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民间资本的进入,但也埋下了隐患,导致自体脐血库发展超过公共库,存在严重的浪费资源现象。因此,国家卫计委近期下发《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称在2020年之前,不再新增脐带血库,并在筹划建立国家级脐带血库。
目前自体脐血库的临床应用很少,远远低于公共库,如此悬殊的应用比例,跟二者的存储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这跟自体脐血库的存储样本人群发病率有关系,毕竟不可能每一位存储者都患病,何况那些疾病也是小概率,不一定需要使用脐带血。但公共库是针对全体患者,相应的配比率就高出很多,捐献者亦能救助他人,具有公益性特征。可见,从脐带血资源利用方面考虑,建立国家级的脐带血公共库,乃是最好的选择方案,事实上,美、英、法、日等国所建立的脐血库,主要就是公共脐血库。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