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热词丨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全会热词丨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的战略方针 。这九字方针精准凝练了复杂严峻安全形势下强军兴军的战略姿态,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应对风险挑战的生存智慧与实践哲学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军事领域的科学决策。深入领会“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的核心要义,对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保持战略定力、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

——“边斗争”

斗争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边斗争”强调的是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展现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这种斗争,并非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基于底线思维和维护发展环境的客观需要。

斗争是破解发展难题、扫除改革障碍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要与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斗争,与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消极行为斗争,与一切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斗争。这种内部的、自我革命的斗争,同样是“边斗争”题中应有之义,是激发内生动力、释放社会活力的关键之举。

“边斗争”体现的是一种清醒、一种坚定、一种策略。它要求我们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斗争和内部攻坚中,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边备战”

强化底线思维与危机意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边备战”是“边斗争”的逻辑延伸和实力支撑。它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通过扎实充分的准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保障国家民族的根本安全。

备战,首要的是夯实国防实力的根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坚持科技强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要打造强大的现代化武装力量,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备战,涵盖的是全方位的安全准备。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意味着我们的备战工作必须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备战,关键在于强化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备战不仅是军队和专门机构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边备战”体现的是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战略远见。它要求我们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通过扎扎实实的备战工作,增强威慑力,提升安全感,为“边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也为“边斗争”积累更雄厚的底气。

2025年7月7日,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焊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2025年7月7日,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焊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边建设”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夯实强国复兴根基。“边建设”是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备战的物质基础和力量源泉。无论斗争还是备战,最终目的都是保障和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建设,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奋力攻坚,争取早日实现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要锚定共同富裕这个长期目标。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边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的执着和为民的情怀。它要求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应对任何风险挑战提供根本保障。

“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特定发展阶段和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战略姿态。我们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在动态中把握平衡,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一时一事所惑,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作者 | 李俭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