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提“政务公开” 地方还需哪些“配套”?(2)

中央再提“政务公开” 地方还需哪些“配套”?(2)

如何让信息公开从中央“要求”变成地方“自觉”?

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捂盖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根深蒂固。而一些地方甚至仍停留在“应对”的思维上,控制的观念强烈;从管理体制上说,“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被放大,很多时候往往不作为没关系,而出了事可能就官位不保。

“主要领导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第一时间领导和组织发布真相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报道权。”贺勇认为,领导干部应该淡化官员意识,主动与媒体沟通,向大众通报情况。

“有些地方、有些部门还是存在问题,督促一下就公开一下,感觉在‘推着走’。”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全恩德认为,关键在于形成硬性约束的机制。对此,《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激励和问责,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信息公开成为各级政府的硬性要求。

接受采访的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要让政务信息公开变成各地各部门都自觉遵守的规定,“想公开、快公开、真公开”。“要抓住那些‘不公开’‘假公开’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和惩处,让试图掩盖真相的人感到紧迫感和压力。”范以锦说。

董天策认为,信息公开建设还应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互动反馈机制。“媒体应该回归本性,除第一时间报道信息外,还应通过深度报道和评论来引导舆论,不能只讲正面,而是要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记者白靖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