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京津冀治霾把脉 称调结构末端控制“双向强化”是良方

专家为京津冀治霾把脉 称调结构末端控制“双向强化”是良方

摘要:报告建议,要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需要在四个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包括产业结构大幅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实施到位,以及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双向强化”——强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末端处理措施——都能实现,河北省2030年PM2.5年均浓度可以达到28.2 μg/ m3,实现PM2.5年均浓度35 μg/ m3的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2月23日,智库平台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一份基于情景分析的京津冀地区PM2.5达标情景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以2030年为目标年,通过三个情景,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不同能源、产业结构和末端控制措施对目标年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及空气质量改善状况。

2030年是中国政府承诺的碳排放达峰时间。

分析发现,三个情景均可明显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但仅有强化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或仅有强化末端处理措施还不够,只有这两种措施“双向强化”才能达到目标。

“现有政策(基准情景)可将2030年的SO2、NOx、一次PM2.5、VOCs排放在2013年基础上削减1/3左右;最佳技术情景通过强化末端控制,可使这四次污染物排放在基准情景下再削减1/2左右;强化情景通过在最佳技术情景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京津冀地区能源、产业结构,可使这四类污染物排放在2013年基础上分别削减85%、74%、82%、72%。”报告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  

s1

不同情景下的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改善。 

如果把河北省单拿出来看,通过“双向强化”措施,河北省2030年PM2.5年均浓度可以达到28.2 μg/ m3。但河北省内各城市PM2.5年均浓度差异较大,石家庄、邯郸、衡水、邢台等城市与国家标准限值非常接近,存在一定超标风险。

s1

河北省各城市强化情景下的PM2.5年均浓度改善。

这份报告由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清洁空气创新中心的专家团队,历时两年研究完成。

报告建议,要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需要在四个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包括产业结构大幅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末端控制措施全面实施到位,以及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贺克斌还强调,京津冀以外的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周边地区仍需大力改善空气质量。“若这些地区按照基准情景去做,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还可以再降。

所以必须要联动,如果不联动,很难达标。”

2013年环保部提出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力争2030年前全国所有城市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即PM2.5年均浓度35 μg/ m3。随着2013年9月“大气十条”的颁布,京津冀乃至全国正在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工作。

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的PM2.5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9.9%、27.1%、28.7%,但京津冀是全国PM2.5污染的重灾区,2015年均浓度依然都在70 μg/ m3以上,距离空气质量达标还有很大差距。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