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厘清的四个认识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厘清的四个认识问题

自从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对于如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问题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各种解读、阐释纷至沓来。笔者以为,要准确领会这一概念的精神实质,需要厘清和回答好如下四个认识问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新常态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新常态的逻辑关系,概括地讲,就是形势与任务的因果关系。形势决定任务,只有认清了形势,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任务和措施。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而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要部署。

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即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势没有变。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兴起,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发展创新,一些发达经济体加快构建全球治理新秩序,制定全球经贸投资新规则,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创新驱动等新的增长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客观状态,具有内在必然性。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中央提出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战略任务,并强调,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千头万绪,其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

相比于我国经济此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之前的总体上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经济发展曾长期处于总体上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阶段,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刺激消费这“三驾马车”的驱动,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现象;而且情况更为复杂: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地区发展差距的拉开和产业分工的细化,需求结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与此同时,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的局面,各国都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情况下,这些调整的影响无疑也会传导到国内,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综合分析可见,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是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交织、需求问题与供给问题并存、内部本身问题与外部输入问题同在。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试图一味靠扩大投资规模、搞强刺激政策来提高发展速度,作用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可能还会掩盖或加重一些问题。因此,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可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抓住了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牛鼻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