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制改革能否走得更远?

街区制改革能否走得更远?

2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另外要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这则《意见》在短短几天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网民大范围的讨论。网民对已建成的小区的开放决定可以由谁作出提出了质疑,今后没有封闭式小区是否意味着小区不再有物业?小区开放后安全如何保证?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某新闻客户端的网友评论甚至已达到十万条以上了,这说明《意见》的发布确确实实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了。

笔者浏览了关于街区制改革的相关新闻,留意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的发言,他认为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一个个楼盘都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彼此不共联,公共服务设施不共享。但是现在的城市应该是开放的,以公共活动、公共空间作为特征。笔者赞同这种观点,目前,中国在执政党的领导下,城乡一体化建设在高速发展着,中国大部分乡镇正在一步步向城市化管理稳步发展,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发展也应该提上议程,逐步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而《意见》提出的街区制改革则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将城市公共资源得以全面的利用起来,最大程度方便城市居民的起居生活。例如,原本某市某处大型住宅楼盘修建时则占据了几个街区,原本十分钟的路程却由于小区封闭式围墙的存在而使居民必须绕路四十分钟以上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不仅城市公共资源被占用,而且居民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街区制改革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从中国城市小区目前封闭的情况来看,在小区围墙的保护下,住户们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小区内绿化和公用设施的卫生情况有物业公司代为管理。这些都是封闭式小区的好处,并且也是不可取代的好处。因此,某位城市规划专家表示,任何一项新举措的推出,都面临各种现实困难和挑战。最早城市开始修建高层小区,也一度不被购房者接受,如今却被广泛接受。他表示,“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可以率先从城市新区推行,例如开发商拿地后按照开放式住宅小区修建,让市场通过房价、销售情况来检验上述举措。同时,高校、机关等比较大的单位,可以做表率。

总而言之,虽然《意见》已经出台,但能否顺利实施还是一个难题,笔者衷心希望在街区制改革的帮助下中国城市化进程能越加顺利,早日加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