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的根本原则

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的根本原则

学者名片

卫兴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在学术研究上,他坚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经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他认为,在经济学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都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没有真正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因此,他的研究一直都努力建立在“搞清楚”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并因此被称为“经济理论的清道夫”。其主要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领域。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改革与发展,都有深入的思考和建树;其主要代表作有:《理论是非辨析》、《企业活力与企业行为约束机制》、《经济运行机制概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等。(于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可简称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成果。坚持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侧重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联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依然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

■弄清和把握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学之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为弄清“流”,要知其“源”。应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马克思论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生产力多要素协同推进生产发展、科学领先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和共同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决定交换、分配、消费,而后三者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原理;发展经济要重视生态平衡的原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原理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论述了多个社会存在的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运动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在马恩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篇章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但为了与资本主义对比和从发展规律中展示未来趋势,也在许多论著中提到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本质规定。比如在《资本论》中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经济运行、消费资料归劳动人民享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另外,在马恩列的著作中都强调提出,在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中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即建立国有经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其目的是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这段话包含四层意思: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要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要建立国有经济;建立国有经济要快速发展生产力;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未来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强调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让所有人过富裕的生活。在这方面,列宁也讲过很多。列宁说,搞社会主义是要“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并且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全部力量也就在于理解这个真理。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快速发展生产力,这是物质保证;二是建立国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这是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前我国遵循或偏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建立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全国政协颁布的共同纲领规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诸多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党的八大提出的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理论;关于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理论;陈云提出的综合平衡的理论;等等。这些创新理论,都是服从于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和目的的。

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也出过偏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曾偏离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大跃进”,片面强调劳动力和工具的作用,而忽视生产力多要素协同推进的作用,甚至批判科学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还批判“专家路线”;后来又批唯生产力论,把重视和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诬为唯生产力论;又违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刮“共产风”。再后来搞阶级斗争为纲,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然而,离开快速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和共同富裕的目的,只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必然是贫穷的公有制和贫穷的按劳分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然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这里有个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弄清: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本质规定,是否包括生产力的内容?过去,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任何社会制度都要发展生产力,任何新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发展都会高于旧制度。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所以只能用生产关系标准来区别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别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这样讲听起来不无道理,所以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时期内,讲社会主义,主要讲生产关系,即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重视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他举例说:希腊等地区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他们想不到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这些地方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的做法,同样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