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体会,谈谈我对党报问题的认识。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党媒、党报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在新闻宣传领域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他在各个领域都讲。他是在强调继承和发展。我们老说一句话,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毛主席讲过,小平同志也讲过。比如说办大事,核心就是要有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政治特色和制度优势。我们现在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毛主席也讲类似的话,工农兵学商,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十八大以后,更加明确了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治特色。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他不仅是在新闻宣传领域讲坚持党的领导,实际上是在整个布局中强调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治特色。在这样一个总的前提下,宣传思想文化领域要信党、爱党、护党、为党。
我们过去强调新闻舆论宣传是“喉舌”、是阵地。讲“喉舌”,就意味着要代表谁。因为“喉舌”本身没有倾向性,它一定是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替谁说话的。这个阵地,不是说“你方唱罢我登场”,它一定有谁来占领、谁来主导的问题。从这样的角度来讲,新闻舆论宣传只要是阵地、是“喉舌”,就有代表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么就是代表党,要么就是代表另外一方面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涉及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讨论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也讲到了。有些人看待这个问题像是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是代表党、还是代表人民?这就把党性和人民性完全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党性跟人民性是一致的。人民性本身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不是公民性或者全民性,也不是选民性。人民性就是指社会当中绝大多数人。党代表什么?党代表的是人民,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代表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和核心利益。
绝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并不能自然地显现出来,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政党、一个组织,把这个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概括、提炼出来。这并不是替若干人讲话就代表这些人的利益,也不是一个个网民意志的简单相加,那都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这个利益是核心的、长远的,甚至相当多的人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从这个角度来讲,要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把它总结、提炼出来。所以,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绝不是民众意志的简单相加。要真正地为大多数人服务,为长远利益、核心利益服务,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单靠个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