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早期两所党校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以后党校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安源党校和北京党校在党校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不仅为全国尤其是北方培养了许多得力的干部,而且积累了许多办好党校的成功经验,其中不少做法至今仍为各级党校秉承。
其一,党委高度重视党校工作。比如,安源党校尽管存在了仅有大半年的时间,但仍为党办好党校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兼安源工人教育计划委员会委员长直接负责党校校务,亲自任教,体现出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视。再如,北京党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由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亲自拟定。另外,在党组织和领导人的重视协调下,安源党校、北京党校的办学和教育经费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其二,教学内容有重点、有特色。比如,安源党校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为主业,其中,瞿秋白和王伊维(即王一飞)合译的《政治常识》和俄共党史,是他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习内容;同时又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教学,如1925年1月党的四大召开后,为迅速贯彻落实党的四大精神,安源党校一度将学习党的四大文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再如,北京党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事为主要教学内容,任课教员基本上是1924年至1925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人员。据李大钊之子李葆华回忆:最后一课是由李大钊讲的,他以“土地与农民”为题目,提出了“耕地农有”的口号,特别强调了依靠农会和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后来,毛泽东把它收入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供讲习所的学员学习。
其三,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校要“养成指导人才”的要求,安源党校及其前身“特别班”的教学,以使学员得到“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为目标。北京党校也强调学员要把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罗亦农在开学典礼上指出: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共产主义者,那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起码的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愈丰富,便愈会增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革命行动的指南。唯有通过革命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道理。希望大家现在把理论学好,以便将来回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不断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能力。另外,北京党校采取授课、自学、讨论、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党的主要负责人亲自授课;采用学员自我管理的方式。
其四,为中国革命培养了领导骨干。就北京党校来说,部分学员学习结束后返回原地工作,有的被指派到北方其他地区及广东、湖南等地工作,不少人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骨干。例如,学员何资深(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被党派往湖南,1926年秋他主持湖南省委党校,仿照北京党校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县委书记。毛泽东任湖南省委书记时,何资深任组织部长。1926年6月25日《共青团北方区工作总报告》写道:党校毕业的人,分配给我们的有王为铭等人,“我们应各地之需要……王为铭为唐山书记,穆秉衡为张家口书记,王敬臣为保定地方书记,胡英初为包头书记,高洪光为哈尔滨书记,于兰田为天津学委书记。”可见,我党早期党校的创办,确实达到了中央所希望的“养成指导人才”的初衷,推动了党的革命事业的发展。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