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校:我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级党校

北京党校:我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级党校

——兼说我党早期两所党校的创办及其理念

党校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世界上没有其他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重视党校。我们党自成立后不久就决定成立党校。1924年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时通过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有史料可证,这次会议至1925年第二次扩大会议期间,我们党开办了安源党校和北京党校。这两所党校在早期党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安源党校:从在工人学校内开设“特别班”到“合办党校”

在早期党校史上,可以说安源党校(即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意义上的党校。这所党校开办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社会环境条件来看: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通过学习和教育把工人组织起来。1922年1月,李立三遵照湖南党组织负责人毛泽东的指示,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在向工人进行文化教育、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教育,使安源工人的阶级觉悟、斗争精神和组织程度都得到很大提升。1922年9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安源大罢工的胜利。在对工人进行教育的同时,安源党组织也较早重视对干部的培养。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后,各地工会相继被军阀查封,湖北、湖南、京津、安徽等地的一些干部因遭到敌人追捕,不能继续在本地从事革命活动而被中央调到安源工作。安源共产党员人数因此由40人增至60人。为了提高这部分新来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阶级觉悟,安源党组织在工人学校内开设了“特别班”,专为“工人居领袖地位者”实行“主义与政治上之训练”。这种训练使党团员“对于主义这观念较前略有明确”。

第二,从党员及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及理论需求来看:1924年5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强调健全党的组织,积极发展党员,要求各地尽量让特别团员退团入党,吸收大批25岁以下的青年人入团,并明确划分党、团组织职责。根据这一精神,安源160多名超龄团员相继入党,党员人数由60人猛增到约200人。新入党的这批党员有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经历,虽然有的也参加过工人补习学校的学习,但大多都没有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知识也十分缺乏,因而迫切需要参加党校的学习与培训,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无产阶级的战斗力。由于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先进分子,安源党组织一时成为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恽代英的评价),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第三,从组织和政治基础来看:1924年夏,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蔡和森到安源巡视指导工作。同年8月下旬,团中央局常委、宣传部主任恽代英到安源巡视,并主持地委教育宣传委员会会议,讨论宣传事宜。11月,团中央执行委员、特派员林育南到安源巡视,出席各种会议,找党、团负责人商量工作,“多系关于教育训练方面问题”。此时,在苏联受过系统马克思主义教育和训练的任岳、胡士廉、汪泽楷等回国后,奉派到安源工作。根据林育南的提议,安源党、团地委联席会议决定合组“安源工人教育计划委员会”,作为党领导工人教育事业的机构,由中共安源地委书记汪泽楷任委员长。这一时期,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也十分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会计年度预算中,教育经费增加到15000元,占总收入一半以上。所有这些,都为安源党校的创办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组织和经济基础。1924年10月至11月,安源党、团地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合办党校,一初级班,专收工友同志,二高级班,在寒假内开课,专收学生同志……待讲义到后,即行着手。”这段史料是安源地委着手开办党校的最好证明。

第四,关于安源党校学习的有关情况:共青团安源地委宣传部1925年4月9日的报告写道:团校是与大学(即中国共产党)合办,团校现分两班,课程每星期三次,教材是《政经浅说》、《大学史》等,“教书的人是泽楷、大石、士廉、劲光”。中共安源地委1925年8月15日的报告称:“党校开办时有学生六十人,就其程度之高低,分为两班教授。”“由双方各指派卅人到课,分甲、乙两班,功课为:政治经济浅说(即秋白、王伊维所译之政治常识)、俄共党史、少运史三门。每周授课三次(六小时)……”

1925年9月,正当安源党校发挥更大教育指导作用时,国内形势突变,北洋军阀武装镇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党校被迫停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