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如何将创新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日前,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尤权。
记者: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去年福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少指标处在全国前列。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目前福建的发展状况?
尤权: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心工作,突出以改革强动力,以开放拓空间,以创新促调整,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省GDP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中央分析的“四降一升”的情况在福建也不同程度存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出现分化。特别是从行业来看,福建处于中低端的传统产业增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与订单减少、产品不好卖、利润下滑“两头受压”的情况,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5个百分点左右;投资类行业增速持续回落,投资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钢铁、水泥、石材、工程机械等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持续低迷,而受居民消费刚性需求拉动,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增长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低端产能普遍过剩,高端先进产能明显不足,企业所需要的工业软件90%以上依赖进口,居民赴海外购买的商品正从奢侈品向马桶盖、电饭煲、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进一步压缩了省内产品的市场空间。我们还关注到,当前多数企业成本负担依然比较重,资金成本、物流成本、电价、各种税费、环保投入等仍在高位。
总体而言,我省经济持续增长仍有良好的支撑基础,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记者: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具体阐述,进行了全链条部署,这对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您是怎么看的?福建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
尤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着眼当前与长远、兼顾战略与战术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为我们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使供给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既涉及重要的制度改革,也涉及重大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这项改革,必定会加快发展“动力切换”进程,推动经济“升级换挡”,从而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福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的是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在具体实践中也会有所侧重。对于福建来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的跃升。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拖不得、等不起。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企业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大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都是比较早地、主动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实施了产业转型升级;反之,那些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就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状况,我们在推进转型升级中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深入推进我省“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下更大力气去“抓龙头、搭平台、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增长极,促进生产从粗放向集约、产品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真正打赢产业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