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北齿三迁:“咬合传动”京冀间(2)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齿三迁:“咬合传动”京冀间(2)

摘要:北齿意识到,要继续发展,必须走出京城。随着北汽制造基地在黄骅的落户,已经归属北汽集团的北齿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滨海小城。

 老厂用的都是机械车床,现在的新设备全是数控车床

3月3日,变速箱齿轮生产车间内,车间主任刘明海正在给员工示范讲解。刘明海16岁进入北齿,工龄近30年,曾经打造了以他命名的“红旗生产线”,获得过北京市管理创新成果奖。

厂子搬走那天,刘明海万般不舍,踏上开往黄骅的班车,他偷偷抹去两行热泪。但当笔者在黄骅厂区见到刘明海时,他却顾不上再谈历史。

“老厂用的都是机械车床,现在的新设备全是数控车床。”刘明海介绍,“比如我们引进的美国格林森磨齿机,是目前国际上最领先的齿轮加工设备,它加工的精度只有头发丝的1/7。”

新厂的轻装前进,让这位“技术控”如鱼得水,大展才华。

现在,黄骅的新北齿可以生产出轿车用的变速箱,产品已经打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市场。新工厂整体装备焕然一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也大幅提升。公司年产能达到螺旋伞齿轮50万套、变速箱齿轮350万件,并且所有关键环节的生产设备均来自美国格林森。

2014年11月在黄骅试生产以来,北齿已恢复了1/3产量、1/2产值,企业在转移中实现了转型升级。

而在北齿定福庄的老厂区,工厂搬迁后保留的工厂建筑群、机床设备等工业遗迹,正在加紧改造,一个依托老厂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待破茧。

在北京师傅的传帮带下,当地小伙子已经成长为工厂主力军

张万朋今年70岁,在北齿工作已48年,虽然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他依然每天坚守在北齿生产一线。每个周日下午,张万朋都会来到北京定福庄,乘坐班车前往黄骅的北齿新家。

“就像这齿轮上的轮齿一样,跟着厂子一步步走过来。”张万朋这样说自己。

张万朋现在的徒弟中有不少是黄骅人。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徒弟们。北京北齿(黄骅)有限公司职工刘永钊说:“在厂子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挺多的,刚一来,齿轮调床之类的技术都得慢慢学。”

24岁的黄骅人邵长余是刘明海的徒弟,如今,他一个人能同时操作6台机器。来到黄骅不长的时间里,刘明海已经手把手带出了50多个徒弟。

像刘永钊、邵长余这样被北齿录用的黄骅当地人,目前已有300多人,占到企业总人数的一半儿多。在北京师傅的传帮带下,他们已经成长为工厂的主力军。

李雪峰说,跟厂子一块儿到黄骅来的1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近40岁,每个人都跟这厂子有深厚的感情。“我们最急迫的心情,就是想让北齿这块牌子在黄骅重新立起来!”

为了不让技术人员出现断层,两年前,北齿就开始从黄骅招募员工,先到北京培训,再随企业迁回黄骅。随着一大批年轻员工加盟,企业也一下子变得“年轻”了很多,员工的平均年龄从40岁下降到29岁。

看着车间里的当地小伙子们,李雪峰说:“新北齿的希望,在他们身上。”

责任编辑:李琨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