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改造中国的实践已近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执政党及其思想、理论、政策、实践,国家制度、精神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无不打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烙印。可以说,百年中国道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及其中国化实践,人们就不可能读懂中国,也就不可能正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时,我们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自身变革及发展成就之间的一系列内在关联,又要看到现阶段其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之要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因其无与伦比的真理性而被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化为坚定的信仰和指导思想。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各种学派各个阶层都有其“道”,讲究“弘道”。弘道要先寻道。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演进的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殖民体系根源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人类解放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等,以其现实感、说服力和实践性,彻底唤醒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与进入中国其他各种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打破西方文化和西方历史的地域局限,集世界文明智慧之大成,正是解放全人类、实现世界大同的“道”。所以,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就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密切联系在了一起,表现出很强的契合性和实践性,在经过短暂的主义之争后,很快就被中国共产党接受,成为中国革命新的指路明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之后的中国革命进程和新中国建设进程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第二,马克思主义打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经过一次次革命挫折和付出血的代价之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民主革命因共产党的领导而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因此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世界范围来看,这已经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对中国最广大劳苦大众的启蒙,将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武装成为中国变革最强大最根本的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一个历史真相,即劳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行者从中发现了人民群众这一革命最可依靠的强大力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者从中找到了当家作主的自信。从此,一个自觉自为的无产阶级诞生了,一支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走上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舞台。这是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最雄厚的力量。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完成了对旧中国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彻底改造,使中国走上新的文明发展道路。积习难改的旧的封建社会结构始终是中国变革发展的羁绊,若要挽救中国命运,就必须对旧中国的社会结构进行彻底变革。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这个历史性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此中国和中国人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而且,与资本主义对旧传统的彻底摧毁不同,社会主义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新一代中国人具有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可以说,百年中国之路,就是中国社会从旧文明体向新文明体进行转型升级的艰难而又深刻的变革道路。
第五,新中国的制度设计和改革开放政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汲取了中外历史的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政治上确立了由最大多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经济上逐步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逐步建立起自主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文化上确立劳动光荣、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为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倡导发扬主人翁的奉献精神,人人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对中国国情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确定位,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不断对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并随着实践的推进,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创新性理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
第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和民族解放理论,中国走出了一条新型中外关系之路。作为现代主权国家,新中国反对强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对外交往政策,遵循的正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对外政策原则:“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为这样一种对外政策而进行的斗争,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主权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国家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和平发展,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友好互助和无私援助,重视发展睦邻友好;不论国家间关系如何,重视发展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些都是独树一帜的做法,令世界刮目相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