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外卖订餐网站,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美食。可是,订餐网站上一张张绚丽多彩的美食照片,究竟真实性有几分呢?在刚刚过去的3·15晚会中,曝光了网上订餐的黑幕,通过记者调查发现,在“饿了么”网站上,存在着商家虚构地址、上传虚假实体照片等情况。另外,在其网站上注册的一些商家,实体店面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甚至是一些无照经营的黑作坊。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订餐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常见形态,而且呈爆发性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变化速度之下,传统的监管手段就显得措手不及。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挑战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看了这个报道以后真的是觉得网上高大上网下脏乱差。
这一次暴露出的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说还是有监管“失灵”。与拿起手机在订餐平台上叫个外卖相比,相关部门的监管手段对“互联网+”适应无疑要艰难很多。一方面,互联网的“无地域性”,让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无法施展;另一方面变化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实名制”等等这些刚开始还能奏效的方式,可能瞬间就会被轻易突破,冲破食品安全的监管防线。
新的《食品安全法》对网络订餐这样的新业态存在着不少漏洞,充分体现出了网络社会的变化频率和监管的复杂性。平台准入的利润至上,让“营业执照和餐饮许可证”轻轻松松成了展示用的“马甲”。对这种新盈利营业手段“不好管”不是弃责的理由,而更要成为对监管改进和更新的催促。
当然这种混乱的网络订餐环境光是监管层的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是远远不够的,还更需要经营者自身的诚信。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不久报道出的“无人菜摊”,一个小小的店面正是菜摊老板的诚信经营才拥有了两千多人的会员群,这无疑警醒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和商家来说诚信是立足市场发展的基础,诚信是经营者的内在要求,遵循了就能得到长久的利益,反之则是短暂。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