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问题,古往今来大家讨论的核心,也是权力问题。权力的运用如何更合理,这是要害。作为一个超越社会的国家的权力,它具有一种能量性的特征。它是一种能量,能量的特点就是威力很大,但自身没有方向,它的方向完全由掌控者所把握。所以权力运用得好,就会成为社会的建设力量,它就是健康、正面的;权力如果运用得不好,它就是个破坏力量。正确的好的政策,会带来共同的福利、社会的进步;不好的政策,会使国家、社会大倒退,人人跟着倒霉。
掌权者如何理性地运用权力,这不是他们家的事儿,这是涉及到所有人的事儿。所以,这是权力问题成为政治学的核心问题的原因。这事儿太大了,太重要了。所以,理性地运用权力,自觉地接受权力的约束,让权力在正确的轨道和正确的方向上行使,这就应该受到正面评价。我们要防范的就是,权力变成破坏力量。
那么,唐太宗的克己纳谏,就是政治理性的一个充分表达,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体现了最高权力拥有者的理性,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大家的约束,接受正确意见的修改。
第二个方面,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权力理性或者政治理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这跟李世民这个人有关。李世民去世以后,唐朝为了尊重去世的先皇,凡是碰到李世民的名字,就都改了,世界的世也改了,这叫帝王避讳。所以过去说“以民为本”,后来就变成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哪儿来的?就是“以民为本”来的。我们今天理解以人为本,其实经常是人性化的一种理解,而不是政治化的一种理解。
其实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上的问题,是以民为本。这是传统儒家的一个基本的政治理念的表达。只有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才能在国家的制度安排、政策调整、利益调整方面,重视、注意、考虑老百姓的问题,这才叫以民为本。如果你当政者、当权者,整天考虑的都是自己家里的那点破事儿,天天想着自己的账户增长,不考虑老百姓,不考虑社会,那称不称职的不用说了,你这个社会会怎么样呢?社会就会带来严重的不和谐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两个方面就是贞观时期理性政治很重要的两个轨道、两个车轮。这两个车轮拉着贞观这辆“大车”,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
我们先从第一件事儿讲起吧,唐太宗怎样克己纳谏。纳谏在古代政治家的理论中,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儿,这是算常识。我们为什么纳谏呢?你为什么要设百官呢?你不是能耐吗,天下归你一个人管就得了,别人别要了,你一个人管吧。不行,这个天下太复杂,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绝对是不够的。所以要设百官、设机构,专业地来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其实也就是帮助皇帝来治理天下。如果设置了百官,平时工作、治理天下时,他有正确意见,你却不接受,那你要他干什么,干脆别要算了。
所以,纳谏在传统的理论中,说得很简单、很容易,没有人会反对纳谏,这样的做法也常有。所以纳谏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理论中是个常识,但是这个常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也能明白,纳谏遇到了两个基本难点。
第一,人性的弱点。皇上也是人,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毛病、弱点,就是喜欢被表扬,喜欢听好话,讨厌被批评,讨厌被否定,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只要在群体中生活,你就有这样的倾向,这是没办法的。皇帝也是人,皇帝也不希望被否定,所以纳谏就难了。你来批评我,我同意你的就是否定我的,难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