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2)

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背景下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地位的。三年多来,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针对党和国家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相互联系,思想深刻,语言生动,为人瞩目。可以说,这些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处理好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治理中的热点、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转折中发展的脉络

事非经过不知难。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经历了大转折、大挑战、大考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的主题,我们又把它们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他面对的是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搞得很乱,全社会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感到很迷茫,“左”的、“右”的思潮都出来了。邓小平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继承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和思想财富,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在领导党实现了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后,提出了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就开创了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资本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世纪之交,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曲折,中国共产党也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挑战。江泽民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党的总书记的,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他通过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坚持了党的领导,坚守了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21世纪。

在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党中央全面评估了我们的工作,认为在20世纪尽管我们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决定在21世纪之初拿出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胡锦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党的总书记的。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系列新问题,他从实际出发,同时借鉴了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来自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因此我们党先后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每次理论创新都是在党面临大考验的时候实现的。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