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举:电影助力国家形象传播

刘洪举:电影助力国家形象传播

伴随着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电影产业强势崛起,呈现井喷之势。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为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美人鱼》《寻龙诀》《捉妖记》等国产电影的票房远远超越同期好莱坞大片。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68.7亿元,首次超过美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已成为国际电影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然而,与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图景相比,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略显不足。2015年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为27.7亿元,很多影片都遭遇了国内票房火爆、海外市场遇冷的尴尬局面,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尚无法与我国的大国身份相匹配。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每个人的中国梦以更直观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文化世界,构建电影文化认同,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人亟待思考的课题。

 树立国家形象  

解读民族精神    

电影不仅是一种供人娱乐消遣的工具,还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产意识形态。而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也必然会呼应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树立中国国家形象、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媒介,中国电影在建构和丰富中国梦的内涵、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电影《建国大业》开创“全明星阵容+市场化营销”的运作模式,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使中国昂扬向上的国家形象,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明进步的历史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产电影意识形态艺术性表达的一个范例。还有电影《中国合伙人》,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通过表现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青春洋溢的小人物创办“新梦想”英语学校,在时代缝隙中突围成长的历程,弘扬了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失为一部宣传和解读中国国家精神的优秀之作。

电影不仅可以通过感性化的形式在更广泛深入的层面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为赢得中国梦的有利国际舆论环境和国际发展空间作出贡献。电影《卧虎藏龙》在美国上映时,美国《外交政策聚焦》发表评论认为:“电影催生了一个正在上升的中国形象,并提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功夫》……功夫电影塑造了功夫和文化实力兼备的中国形象。”可见,通过电影成功塑造和表现“中国形象”,有助于世界各国以积极心态接受中国梦所主张的和平、繁荣、和谐、共享这一全球理念,促进中国的国际交往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因此,中国应充分运用电影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和推广中国话语体系,进行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设置,在用中国话语定位自己的国际身份的基础上,建设驾驭西方语言及话语技巧的电影制作和传播队伍,加强全球华人电影圈的合作以及中外电影产业间的交流。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