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我中国|北京延庆:夏日晚霞映长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长城、世园、冬奥是延庆区三张“金名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7月24日,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庆专场会上了解到,通过高标准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制作推出“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创新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等系列措施,延庆长城大IP正在形成。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延庆区,坐拥得天独厚的长城资源,其长城长度达 179.2公里,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约三分之一,众多各具特色的长城段落星罗棋布,无疑是一座天然开放的长城博物馆。如今,延庆致力于打造长城大IP,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令人充满期待。
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为延庆长城保护工作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根本遵循。延庆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在长城保护与开发上持续发力。一年多来,在保护方面成绩斐然,累计完成 23公里长城保护修缮,砖石长城加固率达90%,修缮质效领先全市。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无人机巡查范围超43公里,为长城保护装上“智慧天眼”。
打造长城大 IP,文化传播是关键一环。延庆区制作“外国领导人登长城”微视频,以新颖视角展现长城魅力,吸引全球目光。举办北京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让长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推动长城文化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让长城文化薪火相传。
文旅融合为长城大 IP注入活力。暑期,延庆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世园之夜融合多元场景,“2025世园草莓派对”吸引大批游客;八达岭长城夜游项目,借光影科技让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无人机外卖、“外骨骼助力”爬长城等创新体验,让游客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妫河夜画》游船以沉浸式演艺讲述妫水传说,为夜游增添诗意。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游客体验,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此外,高标准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长城文化展示水平。而延庆奥林匹克园区、龙庆峡等景点,与长城大 IP协同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格局,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延庆魅力。
放眼全国,多地在打造长城文化 IP上已取得显著成效。辽宁打造“万里长城东起点”文化IP,通过规划重点项目,构建文化带和标识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葫芦岛打造长城文化IP,让“长城人家”端起文旅“金饭碗”,旅游业年收入连续增长超15% 。延庆打造长城大IP,可借鉴各地经验,结合自身特色,走出独特发展之路。
延庆打造长城大 IP,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提升地区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期待延庆的长城大IP 越来越响亮,让长城文化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宣讲家网 王小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