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空间大有可为
个人消费者最熟悉的分享经济领域莫过于“出行”和“住宿”。
在交通出行领域,根据滴滴顺风车晒出的春运成绩单,春运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车覆盖了31个省区市的332个城市,累计有190万人合乘出行,其中有55.7万直接乘坐顺风车回到了交通不便的偏远村镇,分享经济化解社会问题的强大适应性得以体现。在住宿领域,包括“蚂蚁短租”“住百家”“小猪短租”“朋友家”等创新企业百花齐放,蚂蚁短租方面表示,其房源量与订单量都在2015年实现500%的增长。
不过,分享经济的未来却并不仅限于此。一方面,在个人消费者之外,企业用户开始进入分享经济领域,在线服务众包模式得到社会认同。青岛三迪时空总经理牟江告诉记者,在公司的3D智造云服务平台上对接了近300家企业的1000台设备,分享给有需求的企业使用。
另一方面,正如四川理工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吕福玉所言:“分享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分享经济的范围已远远超出物物交换式的租赁,现在的分享经济正在从物尽其用拓展为知识分享、需求分享、数据分享、供应分享等各个领域。”
华林证券CEO陈永健表示,公司刚刚和新浪微博达成合作,“微博覆盖了3000万人的财经兴趣用户,财经类相关博文条数近2亿,我们将以华林理财师团队及微博平台的大V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财经信息,同时组建微博股票大V导师团,探索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金融业务模式”,这正是知识分享的一种尝试。
不过,我国分享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看来,未来还有长远的路要走。他表示:“发展分享经济,依然需要监管和配套制度的不断创新。拿监管来说,我国现有的监管思路主要强调在细分市场基础上的市场准入监管,通过牌照等方式管理。而在分享经济时代,融合性新业态大量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细分式管理模式。在配套制度方面,最突出的是征信制度不完善,信用是分享经济的硬通货,市场的供需双方必须建立互信关系,才会发生分享行为,才能达成交易。但目前分享经济中平台企业审查供应方的信用,只能依靠商业征信以及点评体系等方式。而更为真实有效的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金融征信,以及各类行政管理征信(包括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难以与平台企业实现有效对接。未来需要推进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和共享,为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企业网上身份认证等服务。”
(记者 陈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