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吉社:核安全全球治理走向常态化(2)

樊吉社:核安全全球治理走向常态化(2)

推动全球核安全制度建设

核安全峰会分别于2010年在华盛顿、2012年在首尔、2014年在海牙举办。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并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成就。

首先,核安全峰会培育了国际社会的核安全意识,凝聚了各国加强核安全的共识。每次核安全峰会均有众多国家的领导人参加,这本身就说明各国核安全意识在提高。各国开始重视核安全风险,并愿意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对国内核材料的控制、保护和衡算,构建国内加强核材料安全的法律、法规,各国就此展开合作才具备可能性。

其次,核安全峰会推动了全球核安全治理的制度建设。过去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构建了多项涉及核材料安全和防扩散的国际机构、国际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其修订案、《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等。这些制度安排需要各国的认可和遵守执行,核安全峰会推动更多国家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人力、物力和相关技术支持,推动更多国家加入相关国际规约,从而更便利国际核安全合作。

此外,核安全峰会推动各国在核安全问题上做出单边承诺、采取具体行动,并推动一些双边或者多边核安全协议与合作。很多国家在核安全峰会期间宣布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协议,改造使用高浓缩铀的反应堆;宣布归还从有核国家进口的高浓缩铀等。这些类似的单边承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是核安全峰会的实际成果,对于加强全球核安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减少全球核材料存量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寻求达成一项增强核安全的全球核安全框架文件,以树立各国贯彻核安全措施的信心,推动全球核材料存量的持续减少。

核安全峰会举办三届之后,其重要使命基本完成,即提升各国核安全意识、凝聚各国核安全共识、培育核安全文化、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对各国而言,核安全已然是重要议题,需要将核安全全球治理的峰会模式转入常态治理模式,各国也应从政治表态转入采取具体行动。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将讨论核安全的常规议题,其中包括评估核恐怖主义威胁,并重点讨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高浓缩铀的使用,提升核材料的安全保护,打击核材料走私,威慑、探测、挫败核恐怖主义等。这届峰会还将发布核安全进展公报,推动各国加强涉核机构和制度建设,继续巩固过去三届峰会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在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上,对未来进一步的落实相关工作予以展望。

对本届峰会最大的期待将包括两方面:第一,如何构建全球核安全框架或者体系;第二,核安全全球治理如何从峰会模式走向常态治理。现有核安全治理的机构、条约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已经逐步完善,核安全全球治理也逐渐由美国主导转向各国共同参与,如何建构一个全球核安全框架值得期待。未来如何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如何实现核安全的常态治理将是一个潜在挑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