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时代,你准备好了吗?(2)

新高考时代,你准备好了吗?(2)

“两依据一参考”

操作难度大不大?

《意见》要求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在此次公布的各省方案中,有六省明确提出执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招生要依据高考、学考成绩,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长期以来,评价过于偏重智力这一个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意在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这对于德育教育是一个好的出发点。”

根据《意见》,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意见》还特别指出,要规范档案建设,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其实,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开始了对在校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但在高校招录中却很难使用。刘海峰认为:“‘可比性’是综合素质评价很困难的一点。你做了家务,我去公益植树,他去调查水污染,没法比。而且,量很大,考生很多的时候,很难进行考核,就可能走样、造假。所以目前的参考意义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自主招生方面。”

“直接看综合素质评价很难,浙江省‘三位一体’(以学考成绩、高考成绩和学校综合测试成绩按比例综合)的招录办法是一个尝试,虽然学考看合格不合格已经有淡化分数的趋势,但选考还是存在看分数的问题。一般性录取中还是要看分数。”胡向东说。

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真的发挥作用?胡向东认为,普通考试可以划一个分数区间让高校在这个范围内选才。但他表示,这样操作的难度很大,目前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还是自主招生的一个门槛。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以后的招生一定是量化考核与非量化考核的统一,关键是非量化考核需要制度设计。“越是顶尖高校,考试成绩越不应成为主要衡量标准,对普通的群体,成绩、统一的标准反而更重要,因为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但他也坦言,改变之路很漫长,“社会对非量化考核不信任,招生部门也应改变‘完成任务’的心态,潜心研究、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