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无法应对风险挑战
在传统国际关系中,结盟对抗、军备竞赛的零和博弈屡见不鲜。当下,中国为何能够超越这种模式,谋求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关于“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的背景,王毅外长曾经介绍说,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没有哪一国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国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
时代背景奠定了提出这一中国方案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立身处世之道则对“合作共赢”观念提供了支撑。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2015年4月,提及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演讲时这样说。
对于“新型国际关系”的说法,有人担心这是中国谋求推翻现行国际秩序的前奏。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说:“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将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心伯看来,这正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不是把旧的推翻或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完善。
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40多年前,5万多名中华儿女来到茫茫非洲草原,用汗水和生命筑成1860多公里长的坦赞铁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裤带帮助了一大批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提供了无私的支持。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国人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
如今,中国朋友遍天下,隔山隔水心相连。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正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在政治上,中国谋求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迄今为止,中国已同70多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在经济上,中国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契合了许多基础设施亟须升级改造的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在安全上,中国努力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派出近3万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19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为5800多艘国际船舶保驾护航。
在文化上,中国倡导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上,中国正不断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