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作为世界稳定压舱石的作用更为凸显
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正式国事访问,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使中美关系继续保持松紧有序、趋向稳定的态势。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确认并向国际社会郑重宣示,不认同所谓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将发生“修昔底德陷阱”的冲突。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不意味着另起炉灶,而是要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美共同致力于维护一个强有力的中美关系,使之惠及全球及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毋庸讳言,近年诸如网络安全、美国售台武器等敏感问题几度升温,中美之间的矛盾、摩擦似乎增多,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有可能胶着于台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国家利益问题,及网络安全等新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复杂局面。中美两国必须直面矛盾正视问题,扩大和深化对话合作机制,携起手来解决问题。还是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关系的前景才会豁然开朗,既符合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顺应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
网络安全既是中美关系中的棘手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在习奥会中,中美双方同意,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中美双方同意,就恶意网络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的请求要及时给予回应。同时,双方同意建立热线机制,就调查网络犯罪、收集电子证据、减少源自各自领土的恶意网络行为的请求提供合作,还就网络反恐合作、执法培训等达成广泛共识。网络安全执法合作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亮点。中美双方承诺,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共同推进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国际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重大敏感问题。2015年台海两岸领导人实现了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习马会”确立了两岸关系制度化体系的建立,使两岸关系步入制度化与法制化的阶段,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最近,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出炉。民进党在台重新执政,将使两岸关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大陆方面的战略意志坚如磐石。“习马会”对“九二共识”的确认,夯实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习马会”取得的重大成功,得到包括美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事实上,美国朝野已深刻认知台湾问题牵涉中国核心利益,中美双方业已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管控台海危机的机制,有助于管控台海局势再次趋向紧张。
实践证明,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过去双方在气候变化上存在分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两次通话,推动了两国谈判代表在巴黎的密切合作,确保大会如期达成协议,共同促成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沟通合作表明,双方完全能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开展建设性合作。
在合作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方面,中美之间的战略协调与合作也卓有成效。在伊核谈判过程中,中国作为美伊分歧中的第三方,积极斡旋劝和促谈。谈判双方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在谈判中采取分步对等原则,使双方都能灵活务实,相向而行。可以说,此后伊核谈判的每一步进展,均是在中国建设性方案的指导下完成的。继习主席与奥巴马总统2月就伊核问题通话后,中国与美国就此问题保持密切沟通。王毅外长穿梭出访伊朗,就有关焦点难点问题提出一系列“中国思路”,以弥合各方分歧。中国在伊核问题解决中贡献中国智慧,受到高度赞赏。伊核协议的最终签署,成为中美在解决重大地区热点问题合作的范例。
近期,为缓解朝鲜半岛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中美两国始终保持密切而有效的沟通磋商,中国做出重大现实贡献。在表决通过联合国对朝制裁决议的同时,中国提出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坚定目标,停和机制转换是朝鲜的合理关切,应将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新思路。
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美双方已摸索出了一整套互相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战略关切,清晰认知对方战略意图、利益偏好和政策底线,从而对对方发展保持比较稳定战略预期的经验。中美两国之间高质量战略沟通机制的运行,再一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美关系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其不仅已成为维系双边关系的可靠战略保障,为两国关系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秩序中不可或缺的成熟国际关系机制,为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铸就厚实的压舱石。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