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社会学意义

洪大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社会学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仅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而且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深切关怀,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及应用的重要参照系和方法论,对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阐述了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

社会建设的实践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现代社会建设关注的是技术经济变革基础上的持续性的社会重建,其实质是社会关系的不断协调和重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对于社会建设规律不断深化的认识,其所着力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当下社会建设实践是一种硬约束,也是一种倒逼机制,对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新更实的要求。

社会建设是追求社会各个子系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的实践过程,这是广义社会建设的深层内涵。在现代技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点。先期发生的技术经济子系统的变化必然引发相应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必然是一个同步的、协调一致的过程,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差距、错位,并因此造成社会系统的失序。更重要的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因此,在深入研究现代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对社会运行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动态的干预和建设,不断促进其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这就是一种社会建设的过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需要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

社会建设是不断推动社会结构走向协调的实践过程,这是社会建设的中层含义。所谓社会结构,是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的形式,具体表现为人口结构、阶级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等多种结构类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失衡现象,特别注意到了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失衡,突出强调了共享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同时,习近平同志还特别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各省区市甚至各市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不现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解读为本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然后倒推出一个增长速度作为目标,这是违背规律的,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科学论断对于推动社会结构协调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建设最为直接的内容就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是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也是实际工作的直接抓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百姓心为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推进社会建设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调推进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