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 (2)

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 (2)

这告诉我们,相对于竞争性选举这一民主形式,更重要的是民主条件,甚至可以说民主的条件比民主形式本身更重要。但是,流行的西式民主属于一种非历史的终端化概念,是对西方现行制度的模式化描述,却忽略了其社会历史条件。西方所推销的竞争性选举有特定的制度环境和政治文化。大众民主是一种现代性政治,但现代性政治形式则根植于具有多年历史的传统性制度与文化之中,是其传统政治的一种延续性拓展而非断裂性横空出世。

但是,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移植而来的竞争性选举是典型的“飞来峰”,既没有发达经济为基础,也没有法治制度和文化为支撑,结果形成一种“无法的民主”。没有法治的民主绝不会比其他类型的政体更可爱,因为法治是约束权力的,不受约束的权力是危险的。而且,没有法治文化而徒有法治形式,法治依然不能保护民主。

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只能把一个国家推上不归路。不同的国家可能有政党制度、代表制度、大众民主等共同的政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国家命运。制度容易学习乃至移植,但一个国家内在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改变的,相同的政治形式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政治结局。按照英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印度并没有变成英国,按照美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菲律宾还是那个菲律宾。

至此应该明白,很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实践之所以出现灾难性后果,都是因为迷信了错误的民主观念,把西式民主当成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价值的民主形式必须是内生的,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历史文化是多元的,民主实践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