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思想建构:哲学与文化

马克思的思想建构:哲学与文化

在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哲学与文化是互为中介、建设性互动的,也可以说是互诠互释的解释学循环关系。从这一角度审视马克思的思想建构,对于全面而深刻地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谛,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启示意义。

人类掌握世界的多维方式为哲学提供了广义文化背景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据朱光潜先生考证,所谓“实践精神的掌握”并不是同其他掌握方式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方式,而只是对艺术的和宗教的掌握方式的限定。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认为人同世界打交道有思维的、宗教的和艺术的等不同的方式。这意味着人类是沿着真善美不同维度能动地、创造性地建构属人世界的,它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可能的维度。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变革,但对这种变革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尚有不同的解读。其实,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变革,除了根本改变了哲学的原初基础之外,更深刻的在于重建了哲学观本身,亦即确立了人们看待哲学的全新方式。这至少包括:第一,哲学不再是哲学家书房里或大脑中的思辨游戏,而是变成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本身。第二,哲学的使命不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这使哲学从根本上突破了狭隘知识论的限囿。第三,哲学被置于广义的文化亦即真善美多维背景下加以定位和领会,哲学与文化在马克思语境中达成相互建构的解释学关系。

马克思对真善美的深刻洞察,为哲学确立了一个广义的文化背景,为恰当地理解哲学,从而建立健全的哲学观提供了可能。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也是实证主义盛行的时代。在实证主义看来,哲学不过是科学的幼稚状态。“社会学之父”孔德就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科学的三个阶段,在他看来,哲学不过是前科学形态罢了。这极大缩减了哲学的文化蕴含,使其沦为一种褊狭的知识论辩护方案,人的存在论向度就被遮蔽掉了。这是马克思所不能接受的。马克思以广义文化为视角,在真善美的三维结构中建构自己的哲学,突破了过去那种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唯一坐标来看待哲学的狭隘视野,使哲学变成了真善美的反思形式。由于从哲学上奠定了实践这一人的存在的原初基础,马克思在自己的思想建构中对哲学所作的这种广义化的理解,就成为哲学本身具有必然性的内在诉求了。

马克思的哲学建构当然包含着真的维度,但却不仅仅局限于实证方法,还有善的和美的视野。这正是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完成的伟大变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及其时间性的展现所作的考察,内在地体现着实证与思辨、理性与价值等多维视野的统一;对资本主义及其启蒙现代性所作的批判性解构,充分体现着历史与道德的统一,既历史地肯定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又以超然的眼光指出其历史暂时性和消亡的不可避免性。马克思把美同人的历史解放内在地联系起来领会,不仅揭示了美的历史内涵,而且给出获得这一内涵的历史条件。可以说,马克思的哲学及其所蕴含的哲学观,都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意味着至真、至善、至美的内在融合和最后实现。首先,人的实存在与本质达到统一之后,就不再以扭曲的方式而是以其本真的方式表征人的本质,这也就是人的历史存在本身的祛蔽,即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的真理的发生。其次,当相对的善同相对的恶之对立被历史地扬弃之后,绝对的善便在历史中现身,这与其说是实现了道德,倒不如说是超越了道德更恰当。再次,马克思语境中的审美被理解为人的历史解放,它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职业行为,而是变成了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本身,可谓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个“大美”就是绝对之美。显然,真善美在极致之处也就彼此相通了。它们的这种统一,构成共产主义亦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所说的“自由王国”的基本内涵。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整个前共产主义阶段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人类的“史前期”;只有当共产主义来临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进入“人的历史”。

因此,从历史的演变看,真善美有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在相对性的意义上,三者是多元并存的关系;但在绝对性的意义上,它们则在极致之处彼此相通、合而为一。就具体的历史维度而言,在前共产主义社会,真善美还是相互分离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它们必将不再彼此隔膜,而走向内在的统一,至真也就是至善,至善也就是至美。它们统一于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的完成,统一于人的实存向人的本质的复归,统一于人的历史解放,统一于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