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权:大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3)

尤权:大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3)

三、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选拔好干部

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具体操作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也是干部工作的难点。总结这些年干部工作经验,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深入了解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现在干部选拔中出现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做到这“四看”。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干部的德才表现。要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真心听意见,多从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用多双眼睛看人选人。要从关键时刻的表现中了解干部,看在重大关头、重大事件、完成重大任务等关键时刻的表现,观察其立场、魄力和决断,对一些有潜力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还要看是不是愿意到艰苦环境、复杂地区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要从对待名利态度上了解干部,名利心太重的人,在关键时刻很难经得起考验,不能把这种人用到重要岗位。要从干事创业的实绩了解干部,既看任上做出的实绩,又看前任留下的基础,看干部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既看眼前的业绩,又看为取得这些成绩付出的代价;既看对上负责的态度,又看对下负责的态度,那种眼睛向上,一味迎合上级满意,不顾群众意愿,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的干部绝对不能用。

二要公平公正推荐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干部群众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强烈不满的。要坚决反对任人唯亲,“关系网”、“潜规则”等错误倾向,在推荐干部时坚持客观公正,对党和事业负责。严格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是选贤任能的重要保证。要出以公心推荐干部,正确行使干部推荐提名权,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推荐干部,为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举贤荐能。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推荐干部要从党的事业考虑,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干部的标准。不看亲疏看德才,不凭关系凭实干。绝不能让一些跑得勤、会来事、阿谀奉承的人占了便宜,而让一些正派实干、不事张扬的人吃了亏,遭到“逆淘汰”。用人不能搞团团伙伙、搞亲亲疏疏,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在用人上要坚持任人唯贤,搞五湖四海,不搞“你的人我的人”,我们是为党的事业用人,是党组织选干部,不是个人选干部、用干部。基于这样的认识去推荐干部,就行的端、走的正,没有包袱,没有辫子,没有负担,没有顾忌。

三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要坚持因事择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在知事识人、以事择人上下功夫,认真分析不同岗位的具体特点、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该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什么人合适就用什么人,把适合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不能简单把职位当作奖励干部的手段。要坚持用人所长,把人放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位置上,使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这也是说用人得当,就要用其所长。现在有的地方用干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看轮到谁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更合适,用非所长,结果干部干得很吃力,问题堆了一大堆,工作也难以打开局面。要坚持能上能下,切实贯彻执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摒弃选用干部中存在的“好人主义”,形成对庸者、劣者的惩罚和震慑,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从长远来看,还应持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评、激励、奖惩、问责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作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