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国:治除群众利益冷漠症

何忠国:治除群众利益冷漠症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根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作风建设的核心。这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新气象。广大党员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解决了很多难题、难事,成为党联系服务群众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有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漠视群众利益,患上了群众利益冷漠症。主要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冷暖,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有的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不去主动访贫问苦,坐等群众上门;有的党员干部利己主义严重,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与民争利;有的党员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糊弄群众;还有的党员干部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农村征地和房屋拆迁中,少数党员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上种种不良现象,疏远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与过去相比,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反而久拖不决。交通、通讯更加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反而疏远了。原因何在?一方面,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角色错位,随着职务的升迁,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同群众分开了,“公仆”变成了“主人”,对群众的感情慢慢变冷了、变淡了;还有的党员干部忘记了党员的责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行“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把为群众办事当成负担。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赶超式发展,我国在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党员干部的自身利益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党员追求自身利益多了,考虑群众利益少了,渐渐忘记了党要为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初衷。此外,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机制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眼睛向上”,群众意识、群众观念弱化。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群众利益冷漠症,从根本上说是党员干部缺少了对群众的感情。治除群众利益冷漠症的一剂良药,就是要培养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深情回忆他在梁家河的经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这段记忆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为治除群众利益冷漠症提供了精神指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