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甲午战争的缘起、过程及启示(3)

摘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可以说,甲午之殇是制度之殇、战略之殇、战术之殇,也是文化之殇。今天的中华民族早已站了起来,但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忧患意识及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考虑,这些都是值得同志们深思和讨论。让我们勿忘国耻!勿忘军耻!兴我中华!

等中国领悟了日本的意思之后,采取了什么办法?李鸿章在1882年提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让世界各个大国都进入朝鲜,让各个大国的均衡势力来稳住朝鲜,让朝鲜发展起来。1882年李鸿章就帮助朝鲜与美国谈判,达成了《美朝修好通商条约》,这个条约里规定美朝自由通商、自由贸易。但是这对中国有一个伤害。美国源于《江华条约》的先例,不愿意在条约的第一条里加上“大清国属国朝鲜”。但是李鸿章还算比较有外交智慧,李鸿章说那就用另外的办法来解决,让朝鲜给中国写一个外交文书,来解释这件事情,中国再给美国发一个外交备忘录。实际上朝鲜对中国的宗主国的依附性,随着和世界交往的增多而慢慢减少,但是中国在帮助朝鲜和美国通商这件事上,确实对引领朝鲜进步有非常大的作用。中国在控制朝鲜上和日本扳回了一局。

1882年以后,马上就发生了问题,1882年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背后的因素都是日本,特别是1884年甲申政变。日本想改变1882年之后朝鲜的政治格局,减弱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日本公使主导的这场政变已经控制了朝鲜王宫。那时,清朝驻朝鲜商务督办袁世凯才20多岁,他非常机智,带着1000名清兵冲进去,毫不客气地把日本公使给打走了,中国就牢固地控制了朝鲜,给了朝鲜十年的黄金期。当时中国政府有一拨很强硬的像袁世凯、张謇这样的年轻政治家,他们都希望改造朝鲜,让朝鲜渐渐地或利用某次突发事件突然地内化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但是李鸿章觉得,通过1882年朝鲜的对外通商,各个大国在朝鲜的经济利益已经很深了,就没有办法接受把朝鲜改造成一个中国行省的建议,他认为还是应该维持目前这种宗藩现状。

在甲申政变袁世凯赶走日本公使之后,伊藤博文就跑到中国来,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谈判,这就为后来的甲午冲突,留下了最重要的伏笔。在天津谈判时,伊藤博文坚决要追究袁世凯的责任,李鸿章不接受。最后伊藤博文看这个架势,觉得李鸿章确实不会处罚袁世凯,就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中国能调查清楚,给日本外交一个答复。伊藤博文这个说法,使李鸿章特感动,李鸿章紧接着就自主发挥讲了一段话,说假如清国未来要向朝鲜出兵的话,一定通过外交渠道通知日本。这成了后来外交的依据,也导致了后来的麻烦。

1884年甲申政变之后中国对朝鲜控制得非常好,这十年帮助朝鲜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有一点问题,朝鲜内部也在逐步开化,有一拨人认为袁世凯在朝鲜非常跋扈,他们希望能够像日本这样建立一个近代国家。到了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是朝鲜社会下层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抗拒,和我国发生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一样。东学党的起义,一个春天就在南部朝鲜蔓延了,5月底东学党就占领了全州道,马上要挥师进入首都,于是一下子朝鲜问题就成为一个焦点。当时各个大国在朝鲜都有很大的利益,大家都把眼睛盯着中国。这些西方大国虽然不愿在法律层面确认中朝宗藩关系,但事实上都默认中朝是特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期望中国能够去解决东学党起义,因为他们没办法出兵。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