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甲午战争的缘起、过程及启示(5)

摘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可以说,甲午之殇是制度之殇、战略之殇、战术之殇,也是文化之殇。今天的中华民族早已站了起来,但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忧患意识及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考虑,这些都是值得同志们深思和讨论。让我们勿忘国耻!勿忘军耻!兴我中华!

我们现在还应该注意日本为什么不愿撤兵,他们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假如我们仔细阅读陆奥宗光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日本自从进入宪政之后,政府确实像袁世凯、汪凤藻所分析的那样,不像过去那样有力量,政府在重大问题上要与议会消耗很多时间。日本政府好不容易说服议会成立大本营,作出发兵朝鲜的决定,现在还没有结果,日本政府就接受中国的建议让军队回撤,这对日本政府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怎样向议会交代?这个时候非常尴尬。

中日两国向朝鲜用兵之后,特别是东学党起义大致平息之后,日本继续用兵,也让朝鲜政府发慌,他们非常后悔招惹这两个国家出兵,让中国退,中国说我退,但日本也要退回去。让日本退,日本说不能退。李鸿章讲各个大国也有责任劝说日本在朝鲜撤退,列强们也确实在劝日本不要这样搞下去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怎么能够坚持不撤军的无赖行为呢?日本这时候挖空心思想出一个思路:改革朝鲜内政。这一招使中国的应对出现了问题。中国公使不敢答应,如果我同意跟你一起改革朝鲜内政,那不就意味着我承认你和我共享朝鲜的宗主权了?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日本提出这个东西本来并不是真正要改革朝鲜内政,而仅仅是为不撤军提供一个理由。

日本在整个甲午战争当中对中国的预判都带有赌博性质,他在赌中国不同意、赌李鸿章肯定不同意,,他们咬着牙也得坚持下去改造朝鲜,这样就会获得国际上的道义支持,因为改革朝鲜内政符合各国利益,国际社会肯定不会反对。日本就是由于提出来一个改革的方案,往朝鲜派兵似乎更具有正当性,所以日本的军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间断地往朝鲜派。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依赖列强斡旋,另外一方面不想跟日本发生冲突,反而不敢派兵,一直拖到7月下旬,才开始调兵遣将。因此,整个7月份,中国都在焦灼中犹豫徘徊,这其中还有一个内政的因素。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60岁大寿,这件事情对于清朝而言至关重要。关于这件事情,我们过去看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叙事告诉我们:“多腐败,一个人过生日就把国家给毁掉。”其实,这个传统说法是错误估计了帝制体制下的国家政治生活。而李鸿章的焦灼和犹豫,朝廷都不知道。因为60岁生日之后慈禧太后就要让光绪皇帝亲政,而这时候让老太太不高兴就不好了,所以在朝鲜发生的这些事情,慈禧并不是很清楚。那么你说这是体制腐败还是老太太腐败,当然是体制腐败了。我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当中讲一定要警惕日本,日本往往选择在中国国内政治的敏感期动手。我们看在近代,所有和中国的冲突当中,日本选择的日期都是很有讲究的。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