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城市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必须是“互补”的

陆铭:城市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必须是“互补”的

当前,城市发展中一个紧迫问题,就是要防止“城市产业升级,就不需要低端劳动力了”的认识误区

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紧迫的问题就是科学认识城市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关系,否则,就将损害下一程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和谐有效的发展。

一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城市产业升级,就不需要低端劳动力了

人们常常凭简单的直觉认为,城市的产业升级,就不需要低端劳动力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认识误区,在这种误区指引之下,就会认为需要动用政策手段限制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城市,而具体的做法就是对低技能劳动力设置更高的门槛。

真实的情况是,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在一个城市中是“互补”的,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劳动分工。在任何生产单位里面,都需要同时有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相配套。比如在上海陆家嘴的金融街,除了需要高级的白领以外,还需要清洁工和门卫。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是相对来说教育水平并不高的人,这个时候在社会产生一个分工效应,一个地方的社会分工效应越强,低技能的劳动者越会从高技能者的集聚当中获得好处。

第二个原因,人力资本外部性。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学习效应,同时,大学生也会对初中生和小学生产生知识的外溢。比如说,在外国人多的地方,一些服务业里的从业人员就有人会说点外语。

第三个原因,消费的外部性。生活中,人的收入水平越高,就有越高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服务,包括餐馆里吃饭或者请家政人员,提供这种服务的往往是低技能劳动者。

大城市应该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同样道理,即使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也同样带来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其中,服务业的很多从业者都只有高中以下的教育程度。美国的研究发现,每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就业可以带动5个其他行业的就业岗位,其中,2个是相对高端的服务业(比如医生和律师),而另3个则集中在消费型的服务业(如售货员和餐馆服务员)。换句话说,高、低技能的劳动力的比例大致就是1∶1的关系。相比之下,制造业对于就业的带动力相对较弱,一个制造业就业岗位的增加大约带动1.6个本地服务业的就业。

相比之下,除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人口密集之外,中国的大城市未能像美国的大城市那样发挥吸纳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在美国,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的比重都比较高,而中间技能的劳动力比重较低。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上文所说的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高技能劳动者集聚在大城市后,既在生产里需要清洁工,同时也在生活里面需要家政服务员。但中等技能这部分的劳动者,“高不成低不就”,既难以跟高技能劳动者竞争,又不愿意做低技能劳动者做的服务工作,这些人相对来说不愿意到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去。这就是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情况。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