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城市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必须是“互补”的 (2)

陆铭:城市内部高低技能劳动力必须是“互补”的 (2)

当前,城市发展中一个紧迫问题,就是要防止“城市产业升级,就不需要低端劳动力了”的认识误区

如果过度限制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就会产生一系列损害城市发展的后果

那么,中国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数据显示,大城市明显比中小城市吸纳了更多的高技能劳动者,但是,初中以下劳动者所占比例却比中小城市更低。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会说,这不挺好吗?大城市高大上嘛。真是如此吗?如果限制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就会产生一系列损害城市发展的后果。

首先,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受损。根据我们的研究,在大企业里技能互补是存在的,低技能劳动者的生产率会因为这个企业的高技能劳动者数量提高而提高。反过来,高技能者的生产率也会因为这个企业雇佣的低技能劳动者数量提高而提高。按道理来说,在大城市里,因为劳动分工较细,将产生更强的技能互补性,但从数据上来看却不是这样。这就很奇怪,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原因,结果发现,是因为中国更大的城市限制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流入。大家想,当一个企业雇佣不到充足的低技能劳动力去做勤杂工的时候,就只能雇佣相对高技能的劳动力来补充,于是低技能者和高技能者的互补性反而下降。说得通俗些,有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去做原本由高中生或初中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如果高技能劳动者集聚产生大量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而后者的供给却受到限制,从而相对来说供给不足,这时,供小于求的结果就是其价格(工资)将快速上涨,这就是我们现在在中国大城市里看到的情况。在低技能劳动者供给受限的时候,由他们提供的服务价格一定是往上涨的,这时,高的服务价格就会导致企业相应减少低技能劳动者的雇用,以及消费者减少生活性服务的消费。比如说,在公司里,有些可以由后勤处理的事,白领们就自己去做了;在生活里,本来可以到外面吃饭的,就减少外出消费,在家自己做饭了。结果是,高技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就下降了,用来提升自己劳动生产率的学习时间也少了,不利于整个城市的竞争力提升。

如果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外来人口落户于本地,还将极大地制约其消费。他们预期自己未来回老家,收入将大幅度下降,所以需要为未来多存钱。据我们的估计,与一个拥有城镇户籍的人相比,移民的人均消费要低16%到20%。移民被节省下来的消费不仅不利于当前中国经济扩大内需,而且也会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福利。研究发现,当一个城市的移民把省下来的钱往老家汇时,这些汇款每增加1%,本地居民的工资将会降低0.088%,而且受影响更大的就是本地服务业的从业人员。

另外,大城市未来面临的挑战是,随着城市人口中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同步增长,收入差距将有可能扩大。这时,应该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缩小人们的实际福利差距。如果户籍制度和积分落户制度倾向于高技能劳动者,而户籍制度又跟公共服务的获取挂钩,那么,有权利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将不是对其需求最强的低收入者。原来,城市的公共服务应该起到缩小人与人之间福利差别的作用,而在当下的制度下,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体制却可能使低技能者和低收入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反而扩大人和人之间的福利差别,这样就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初衷相背离了。

(作者为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