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华:红岩魂——信仰的力量(11)

摘要:究竟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的党员必须要有信仰?为什么对于一些党员来讲,信仰在不断深化。而对于另外一些党员来讲,信仰却发生了严重蜕变,甚至走向反面?本期报告从革命信仰的角度出发,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上、从正面和反面的对比中,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净化灵魂的课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重要性。

从10月28日到11月3日,革命者们不吃不喝,伤心流泪,捶胸顿足,仰天长啸!从11月3日以后,众多难友的心声汇聚成一个声音:要求狱中党组织同意大家打破一切界限,互相讨论研究,总结地下党的经验,留给未来执政党做参考,也算我们尽到自己的责任,让我们死得其所。狱中党组织最后同意了,要求狱中同志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但是总结讨论以后谁能够把这些意见带出去?当时,狱中分析,有两个人可能活着出去:一个就是刘国鋕,《红岩》小说里面的刘思扬的原型人物,家里有钱、有势,有银行股票,开办工厂。因为参加地下党的《挺进报》发行工作和掩护同志去延安,数次遭到国民党的怀疑。后来,由于在重庆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遭到逮捕。被捕以后,家里面两次营救他,他哥哥从香港回来,送给国民党特务机关纯金香烟盒和劳力士手表,只要他写份退党声明书就释放他,但是,刘国鋕坚决不签字,他说:就算是我死了,只要党组织存在,我就没有死!

在1949 年11月27日大屠杀的时候,徐远举第一批把刘国鋕提押出来。解放后,徐远举在北京秦城监狱中所写的《血手染红岩》交代材料当中说:刘国鋕家里面如此的强硬,我也不敢贸然行事,但是我反动思想作祟,我不杀他心里面也不服气,我只想用此方法威胁他。只要他求饶,哪怕他腿软一下,我就立即释放他……但是,没有想到他临死还如此倔强。

当特务去提押刘国鋕的时候,他正在牢房地板上写诗。刽子手说:“你都临死了还写什么诗?”在赴刑场的途中,刘国鋕口头吟诵了他在牢房里未写完的那首诗,解放后,根据看守、特务的交代和脱险志士的回忆,我们把这首诗记录在如下: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 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这就是刘国鋕的坚定信仰!他非常看重党的荣誉,他敢于用生命去捍卫这种荣誉,这是他信仰的力量!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