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选载: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3)

《习近平时代》选载: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3)

划定生态红线,不再欠账

在工业化过程中,先发展后治理,再把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境外,这是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无一例外走过的路径。历史证明,这是一条弯路,也是一条代价太大的死路。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否避免重蹈覆辙,走出一条既快速发展又善待环境的新路?

世界都在关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习近平的一贯态度。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本来就很严重,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如何补齐生态短板?习近平有深邃的理解,他对“两山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习近平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他长期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践。福建长汀的生态巨变,就是一个缩影。

中国福建省长汀县是客家人主要的聚居地,历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人们安居乐业。由于近代以来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长汀成为当时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出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

绿水青山没了,何谈金山银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连续十几年的努力,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这个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已超过60次。

习近平强调,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国的改革是问题倒逼而推动的。所以改革就是要从问题导向开始。国际舆论注意到,习近平已经为中国生态建设划出了一道红线。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已经集中显现出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若再不改变,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就此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平衡这样的矛盾很难从西方文明中找到可用的智慧,而应从东方文明的智慧中寻求启迪。

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坚定地认为,西方世界在罗马帝国解体之后发展出的是工业主义、技术主义,在政治上则是民族主义,西方征服世界的后果是各个非西方国家都模仿西方的工业化模式和技术主义模式,全球越来越有政治统一的需求,因为通过工业和技术的全球扩散,人类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地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下一步的关键就要看中国了。中国道家思想对宇宙和人类之间奥秘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社会试图主宰宇宙的不以为然,恰恰是中国的道家为人类文明提供了节制性与合理性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对美国农民大量使用农药DDT导致生态灾难提出猛烈抨击。既要粮食丰收,又要涵养生态,还不使用非自然的手段,西方的科学家至今没拿出让人信服的解决之道。这一极为困惑的科学难题却被深谙东方道家思想的中国农民轻松破解了。在中国的浙江、湖南、贵州等地,当地农民广泛采用一种“稻田养鱼法”——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每亩还可以收获上百斤的鲜鱼。当中国的留美学生苦苦地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用超能计算机研究低毒农药时,他们何曾想到,他们的父辈已经用简单的“稻田养鱼法”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喜爱中国哲学和文学的习近平对文明的延续发展有深刻的思考。

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能不能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的话掷地有声。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