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时代》选载: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时代》选载: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中国

2014年初,有超九成中国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空气污染治理,至少15个省份签订了治理雾霾、力保蓝天的“军令状”,在一些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力”“铁腕”“最严格”等强硬措辞屡见不鲜。然而,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发布的一份公报显示,重点监测的全国161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未达标的城市超过90%。

治理大气污染,对中国的大多数省份和城市来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环境污染和生态困境,不仅危害公众健康,而且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动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酿成舆情灾难。特别是政府部门操作不专业、不尽心,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反感,长此以往,极易成为政治问题。

“霾”是中国环保部长无法回避的问题。在2015年3月7日全国人大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以前当清华大学校长时,起床第一件事是想学生的事情,现在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去看天。

其实,不仅是大气污染,水危机、土壤污染和资源短板,都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生态链条一旦断裂,中国发展也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危机。

对待环境危机,习近平的态度是正向思维,也就是迎难而上。他要求从现在开始,划定红线,中国对生态环境不再欠账,然后转变发展方式,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治优势,将一个美丽中国奉献到全世界面前。

应对雾霾,北京创造了“APEC蓝”

过去,中国民间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现在,中国民间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天。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徐东群介绍,以2013年为例,持续大规模的雾霾污染范围涉及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波及1/4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

雾霾如此频繁和大规模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超大规模消耗资源和能源带来的。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煤,消耗了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石油占17.7%,水能占7.1%,天然气占4.7%,核能占0.8%,其他占1.2%。也就是说,2012年,中国消耗了占全世界近一半的煤炭,火电则燃烧了中国一半的煤炭。

曾任中国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的郑京平指出,粗放型发展模式所付出的代价很清楚——第一,耗费大量本来就十分稀缺的资源,形成了资源的硬约束。如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第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硬约束。第三,有悖于发展中国家国情。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长期顺差,积累大量的外汇。因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外汇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经验不足等原因都使得中国积蓄起的大量外汇很难做到保值增值,这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是相违背的。第四,庞大的过剩产能难以消化。

如果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得不到扭转,雾霾的治理在较短时间内也将很难得到扭转。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指出,中国还有很大难处,我们的能源禀赋70%是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短时间内很难克服。如果我们(治理雾霾)也要30年,老百姓会感到很失望;如果说只要三五年,那是不符合实际的。雾霾天气治理要取决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30年太久,三五年也不现实,我们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

针对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问题,习近平要求相关部门不要回避,要直面难题,拿出过硬措施,解决老百姓的“畅快呼吸”问题。

2014年2月25日,北京地区雾霾笼罩,居民纷纷戴上口罩出行。在当天晚间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市民惊奇地看到,习近平在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陪同下,来到北京市南锣鼓巷的胡同里,登门看望“老街坊”。人们注意到,习近平没有戴口罩,随行的工作人员也没戴口罩。就是在这次考察北京之后,习近平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其中一个核心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发展方式,改善空气质量。在这次考察工作结束时,习近平说: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虽然说按国际标准控制PM2.5对整个中国来说提得早了,超越了我们的发展阶段,但要看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处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习近平还强调指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指南也出炉了,这项由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十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被简称为“国十条”。“国十条”明确提出,五年内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争取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给中国百姓带来了一个新词——APEC蓝。这是在习近平亲自领导下,中国华北5省市联手发起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这次被称为“人定胜天”的污染治理行动取得了超乎所有人预料的好效果——7天的会议期间,北京云淡风轻,空气质量全部达标,这是名副其实的“APEC蓝”奇迹。

习近平在大会欢迎致辞中说,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好在是人努力天帮忙,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好,是我们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我要感谢各位,也感谢这次会议,让我们下了更大的决心,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今后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表达了建设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APEC蓝”奇迹的创造,让全世界看到了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治理雾霾的强大决心和中国政府卓越的行动力,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建设美好生态的巨大潜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