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

系统性、专业性彰显的是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是探寻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多个方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应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多学科,突出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

诚如习总书记所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显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各级党委领导而言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此,各级党委领导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其中要特别重视人才培育,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这是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持续繁荣发展的坚实支撑。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一句话,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责任。为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使自己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