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合批录取,高校要放下“偶像包袱”

高考合批录取,高校要放下“偶像包袱”

高考日益临近,人们对于招考政策的动向也越发关注。几天前,“重庆版”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至此,全国已有23个省份出台了改革方案。这些省份中,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两考”成为大趋势,此外,多地开始探索合并录取批次。

一直以来,高考都是分批录取,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有其积极作用,不仅选拔出来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录工作的秩序。随着国家不断进步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多元化,分批录取这样的一种方式逐渐显露一些问题。比如,单就学校批次的划定标准来讲就值得商榷:为何有的学校可以优先选择“吃独食”,而其它学校只能“捡漏”?为何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省份的批次不同?

“分批录取”就像“等级制”一样,在无形之中给各个高校贴上“三六九等”的“身份标签”。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认为,院校的录取顺序越前,其教育水平就越高。但其实并非如此,一些“本二高校”、民办高校的某些专业实力也并不比“提前批”的学校差。这不仅不利于高校的平等竞争,也影响学生的自主选择。笔者当年高考就遇到这样的尴尬,想上的学校被划分为“本二B批”,奈何最终却被“本二A批”一所“保底”的学校录取。

合并录取批次带来的是高校竞争优势的重新洗牌,以往录取顺序靠后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或许会迎来自己的“春天”,而那些倚仗自身“身份等级”的高校可能会丧失优越感。这给那些凭借优先录取权而“感觉良好”的高校提了个醒:只有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水平就业,才能取得良性发展,也才能吸引到优质生源。作为考生和家长,也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各个学校。合批录取后,大家选择的余地多了,更需要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结合自身实际与专业兴趣去选择更适合自身成长的高校。

高校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样性、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本义。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都要放下“偶像包袱”,凭实力说话,通过发展多元化的教育,让更多学生有更多获得感。而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正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所在。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