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杨绛先生,重在精神传承(2)

怀念杨绛先生,重在精神传承(2)

记住杨绛先生的“不争哲学”

杨绛先生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何况先生留下了那么多美丽隽永的文字。伟大的作家总是用伟大作品为人生背书,在杨绛先生身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点。网上流行着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的箴言,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她特别喜欢这句话,这也是她一生的人生哲学。

杨绛先生105岁,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百年。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但杨绛先生始终没有改变,无论是对爱情的态度,还是对文学的态度,抑或对社会的态度。正是有着“不争哲学”,她才能把不平常的岁月当成平常的日子,始终以宁静的心情对待这忙碌甚至庸俗的世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杨绛会留下这么多文字,会有这么多虔诚的读者,会被人由衷地尊称为先生。

面对杨绛的离去,有人感慨,一段时间以来,闫肃先生走了,梅葆玖先生走了,陈忠实先生走了,现在杨绛也走了。他们身后的世界,大师越来越少,滥竽充数的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感慨的,也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此的回答,我们常常找出时代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个体的原因。

杨绛先生的“不争哲学”,并不是一种出世哲学,对此的理解,可以从《道德经》中的两句话中找到注释。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里的不争,主要是指在功利上不争,而在其心灵深处,却有着家国情怀。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博大胸怀,才可以做到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才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沿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事。老子又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有着“不争哲学”的人,也就是一个有着初心的人,因为无私所以博大,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得到大众由衷的尊敬。

可以讲,“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不争哲学”,在杨绛先生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有着清晰的表现。拿钱锺书先生来说,又何曾不是如此。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演员陈道明在拍《围城》时拜访钱锺书先生。陈道明讲,与钱锺书先生接触,有着一种心灵的净化,最难忘的是钱先生家里没有豪华的装潢,却有一屋子书,还有熬中药“沽沽”的声音。这种“不争精神”,就是耐得寂寞精神,也是最值得后人学习的,由此出发,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缺少大师和伟大作品。

记住杨绛先生的“不争哲学”吧。据了解,杨绛生前居住在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杨绛的家是几百户中唯一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这种“不争哲学”,正是成就她伟大人生的一个支点。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