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信息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注重把“信息化思维”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作用,构建管理扁平化、服务网格化、工作信息化的格局。加快推进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综合平台。建立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造升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网络等虚拟社会管理,更好地发挥网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树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共同推进社会善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和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培育壮大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社区文化、道德、法治建设,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变陌生社会为“熟人社会”。加强基层自治,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自治机制,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水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改进工作方式,主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当好社会治理的组织者、参与者。
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机构、职能和人力资源,推进综合执法,实现社会治理扁平化、全覆盖。加强系统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德等手段调节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加强源头治理,推动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健全多元化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