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纳入国家战略,统筹布局实施
如上所述,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城镇化;无论是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再腾飞并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升级,“工匠战略”都具有“牛鼻子”的重大功用。因而,“工匠战略”势在必行,必须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整合各种资源,配套相关政策,整体统筹布局,凝心聚力推动实施。
1.战略设计,统筹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扫盲”“普法”等社会工程,还是“211”“985”等教育工程,或者“863”等重大科技计划,但凡关涉国家全局的重大工程,莫不是在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设计、布局、实施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工匠战略”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体量战略工程,其意义现实、深远而紧迫,需要国家的推动和全民的认同和参与。因而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谋划、设计和布局。同时,此一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泛全民、跨领域、跨行业、跨行政系统、跨区域、跨各领域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关系经济社会全领域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因而非得国家统筹布局不可。国家发改、教育、信息工业、农业等职能部门应统筹协作,精心编制规划,使之成为未来10年乃至20年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
2.整合资源,综合施策。这里的所谓“资源”,主要指国家正在实施的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产学研结合、“双创”等重大工程、重大专项、重大部署及其配套政策措施等,也包含当今中国已经过剩的教育产能。如果将这些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相关资源捆绑一体并一揽子发力于“工匠战略”,则会取得“一石多鸟”、事半功倍之功效。比如,城镇化之中配套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产要素流动引导措施及“托底政策”,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措施,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双创”的扶持政策,等等,都可以一揽子纳入“工匠战略”的保障措施之中,形成集约、高效、不再重复的保障机制,收利国利民利长远之功。
3.传道授业,德艺兼塑。“工匠战略”的实现路径在于国家统筹布局下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系统培育,即以“产学研”为培育链,实施全社会劳动者有计划、分类、分行业、分层次、针对性再培训,以“产”定“学”,以“学”兴“产”,“产”中促“研”,推动劳动者逐步升级为工匠式产业工人。如大学生可以采取择业性继续教育的形式,农民工可以是产业需求引领的定向式专业培训,等等。劳动者产业工人化的系统培育,核心是传道授业、德艺兼塑。即把基本文化素养、社会道德、现代文明、法治思想、职业品德作为产业工人培育之基,以塑造高尚公民品德和工匠精神;把专业技能作为产业工人培育之本,以塑造生产技能和工匠技艺……这一点,对于亿万农民的新型产业工人化尤其重要。传道授业、德艺兼塑,不仅可足“工匠”之需,亦可收提升中国公民现代文明素养之效。
4.久久为功,持久发力。实施“工匠战略”,绝非一日之功,非得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不可。用“窗口”理念来审视“工匠战略”,综合“工匠战略”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求,其最佳机遇期莫过于未来十年。因此,既需要以“等不得”的紧迫意识,珍惜不可错失的战略机遇期,抓紧加以布局推进;又需要以“急不得”的心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积小成大,聚沙成塔。可以预见,经过举国之力、众志成城、矢志不渝、抓铁有痕的不懈努力,一支“工匠式”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强大、中国社会走向长治久安的坚挺脊梁,一个由“制造中国完美”兴起的完美中国,必将以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的大国气派屹立于世界强国的巅峰。
(作者:潘晓燕,新疆诚和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郭永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