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誓言 守护正义(2)

践行誓言 守护正义(2)

——记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台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王盛

摘要:“要当好检察官,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业务本领,认真仔细从严对待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至今,王盛依然时常拿这起案子警醒自己。

“要让犯罪人放弃重新犯罪,回归社会”

“办案就像读书,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循环往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看似简单的案件也不简单,比如交通肇事,你看现场痕迹吗?你看责任分析吗?你看伤情鉴定吗?这些里面都有大文章。”

这是王盛在自己微博上写下的一段话。如今调到研究室工作,王盛说,可以有更多时间思考案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每一起案件,哪怕再简单,他都认真对待,反复学习相关知识,案件办结后,还经常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说起王盛,同事叶文婷满是钦佩。

王盛的勤学、认真在台州检察系统是出了名的。每次上庭前,他都会事先设想好所有的问题,应对庭审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王盛办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至今还让同事们津津乐道。这是一起由基层转上来的二审案件,被告人一直翻供。

庭审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王盛坚信,犯罪之人终会露出马脚,便事先准备了许多询问的问题。他不露声色的询问技巧,直接把犯罪嫌疑人给“绕”了进去。在不知不觉中,犯罪嫌疑人当庭认罪了。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人想到了电视剧里唇枪舌战的庭审画面。实际上,公诉人看着挺风光,但其中的苦,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短短几百字的起诉书背后,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调查。有时,王盛需要连续出庭一周,每天读七八个小时的证据材料。

前些年,王盛和同事们平均每年保持50到60件的办案数,最多的一年,办了90多个案子。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王盛的身体出状况了。2007年,王盛被查出肾囊肿,医生让他动个小手术,但忙于案件,他没在意。直到3年后,明显感觉身体不舒服的王盛,才想起要去动手术。而此时,囊肿已经溃烂。小手术变成大手术,王盛躺在病床上的十几天,还惦记着手头的案子。出院第二天便回到办公室。

不幸的事一桩接着一桩。2009年,王盛3个月大的儿子,被查出脑瘫。儿子在广州治疗的这几年里,王盛只在假期时抽空去过几趟。随后,母亲患上癌症,一件件事情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

“他从来不提家里的这些事,也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同事陈佳感慨,大家都知道王盛手头上有很多案卷,但他从未抱怨过,一直充满正能量,默默地将一件件工作做好。

因为王盛心里,对检察工作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2006年,王盛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新疆某监狱的信,让他意外的是,寄信人居然是他两年前办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的罪犯。

这封信诉说了这个小伙子近几年的服刑经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对社会的敌意和仇恨。王盛意识到,对方应该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才会提笔写这封信,他决定回信。

王盛开始了心理辅导之路。8个月,6封信,小伙子在最后一封信里写道:“如果不是你将我绳之于法,我的命都保不住。我要感谢你,也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指控犯罪不是目的,让犯罪人放弃重新犯罪,回归社会,这才是公诉工作价值所在。”在那一刻,王盛深深感悟其中真谛。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