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振元: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学生和学习

瞿振元:一流本科教育要聚焦学生和学习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211”“985”工程的实施大大缩小了我国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理解和认知还比较肤浅。在谈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时,我们的观测点往往是办学经费、科研能力,是SCI、EI、ESI等“量化”的各种排行榜的指标,而处于高等教育基础和关键地位的本科教育却被忽视乃至边缘化,使得我们总是以急以求成的心态追求一流之“形”而不及其“魂”。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指出,“两个一流”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要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这引发了近期以来对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地位、内涵、价值的重新审视,使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得到再重视、理论研讨得以再深入、实践有了新推进。这也是对我国不少高校长期以来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等不良倾向的一次理性反省和正确回归,是一流大学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本科教育是“两个一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不仅仅因为本科生在数量上是主体,也不仅仅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处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分重要的是:处于“青年期”的这些学生具有特定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这一时期是他们走向成熟、形成将在许多方面会影响其一生的核心素质的关键时期。

按照我国的学制,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状态处于由生长发育期进入到生长稳定期,大脑发育渐趋成熟,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达到较高程度,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大大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和辩证性显著提高,个性心理品质趋于稳定。与此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走向成熟。可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步入社会前,集中、系统、全面学习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他们人生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育素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生“指数式成长期”的最后阶段,用经济学的语言说,这是边际效益最大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有些方面以后很难补上。正如一位教育名人所言,应当按照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去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认识这一点,让处于“青年期”的学生们达成最大程度的发展,正是本科教育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也是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的根源所在。当然,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同处于“青年期”的所有学生的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在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终身学习正成为现实的今天,更是如此。

正因为此,准确认识与科学把握处于“青年期”的中国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前提。那些脱离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举措,不管动机多么良好,也不管是从哪个先进的地方搬来的,都是很难奏效的。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细落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