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泰山成了皇帝山。公元1008年,宋真宗在泰山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大典。在这次封禅之后,宋真宗下了一道旨意,把泰山由王提升为帝——天齐仁圣帝。经过宋真宗的包装,泰山神的封爵就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级别最高的一级,变成皇帝了。
宋真宗的加封给以后的帝王出了一个难题。我们知道,在宋之后还有元明清三朝,这三个朝代如何再继续尊崇泰山,如何再加封泰山呢?在这个问题上,元明清三朝的帝王可以说是各显其能。
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我给他总结了五个字,叫垒层加码法。忽必烈就想了,宋朝不是把泰山封成皇帝了吗?元朝就把泰山封为大皇帝。宋朝封号五个字,天齐仁圣帝。到了元朝变成七个字了,天齐大生仁圣帝,在七字封号中突出了一个“大”字。我们今天把泰山神称作东岳大帝,“大帝”两个字,就是从元朝的封号上留存而来。
到了明朝,朱元璋说,历代帝王对泰山神的加封,对泰山神加官晋爵,看似对泰山尊崇,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人间官场的规矩,只有上级可以提拔下级,下级是断然不能提拔上级。人间的皇帝把泰山神加官晋爵、封王封帝,看似是对泰山神的尊崇,但在你内心深处,是不是把自己这个皇位置于泰山神之上了呢?泰山受命于人间的皇帝吗?不受。它受命于谁呢?只受命于上天,人间的皇帝断不能对它施加任何影响。所以,朱元璋就下了一道诏旨,这道诏旨下令削去历代给泰山的王、帝封号,只称泰山本来的名称——东岳泰山之神。今天,在泰山岱庙东岳的大殿中,我们可以看到前面供的一个神牌,这个神牌写的就是明代的封号——东岳泰山之神。在正规的泰山祭祀上,现在仍然保留明朝定的规制。有的学者认为,明代的泰山已经不是国王山、皇帝山了,它的神圣地位大幅度下降。我则认为,明朝的泰山虽然没有国王、皇帝的称号,可是经过朱元璋的加工,它变得更加神秘、尊崇,它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山中皇帝,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皇帝山。
接下来,清代的皇帝如何对待泰山呢?我做了五个字的概括,身体力行法。元朝皇帝尊崇泰山,明朝皇帝也尊崇泰山,可是元明没有一个皇帝亲自到过泰山。元明怎么祭祀泰山呢?皇帝派大臣、外戚、太监到泰山,传达他对泰山的祭告。清朝的皇帝就说了,你声称尊崇泰山,可是你们的皇帝不亲自到泰山叩拜,能说明你们真心崇拜泰山吗?于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来了。康熙23年,康熙皇帝南巡,第一个祭祀地点就是泰山。当康熙帝的銮舆到达泰山脚下,供奉泰山神的岱庙大门向他缓缓打开,当他亲自面对泰山神神像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他突然跪倒在地,跪了两跪,然后向泰山神磕了六次头,这在封建礼者中称作两跪六叩,是仅次于祭天的崇高礼节。
康熙皇帝向泰山叩拜其实不同一般,为什么说不同一般呢?因为历来叩拜泰山的皇帝都是汉族人,可是康熙皇帝是满族人,满族信奉的并不是泰山,满族也是有神山崇拜的,崇拜长白山。康熙帝为了表达清朝已经是中原王朝的后继者,而不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入侵政权。所以,他面对泰山神的时候拜倒在地,用两跪六叩传达了一个政治信息,满汉一室。有的清史学家把康熙祭泰山,与康熙皇帝南巡祭孝陵、祭禹陵、祭曲阜合称南巡四大祭,这展示了清朝国策改变的政治信号和尊崇汉文化的政治姿态,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
康熙先后到泰山叩拜三次,每一次都是用两跪六叩的大礼来祭拜泰山。乾隆皇帝的热情更远远高于他的祖父,康熙不是来了三次吗,乾隆来了十次,而且6次登上了泰山极顶。乾隆每一次到泰山都遵循祖父定下的规矩,两跪六叩来朝拜泰山神。《清宫档案》《清史稿》《清实录》都是这样记录的。可是我在研究泰山文献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新的发现,我认为,乾隆皇帝在最后一次叩拜泰山的时候,其实已经把泰山祭祀的规格由两跪六叩提升成了三跪九叩。我这样说,你肯定提出质疑了,我又没有跟在乾隆后面做他的随行记者,我怎么知道这个细节呢?我有根据,根据就在乾隆皇帝在岱庙写的这首诗中,这首诗写到“九叩申虔谢,八旬实罕逢”。我用三跪九叩的大礼向泰山表达我无比至诚的感谢。为什么感谢?因为80岁的皇帝——那一年是乾隆正好是80岁——还能到泰山亲自祭拜,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确实如此,所以,乾隆皇帝为了感谢泰山护佑他国祚长久、享国永年,在最后一次祭拜泰山时,他将泰山的祭祀规格已经由两跪六叩提升成了三跪九叩。这是泰山在历代王朝中享有的最盛大的一次叩拜。所以,清朝的泰山可以说是比皇帝还皇帝的山,因为皇帝都匍匐在它的脚下,向它真诚叩拜。
我们说泰山是帝王之山,它不仅有男皇帝,最奇特的是它还有女皇帝,那这女皇帝谁呢?就是碧霞元君,这个女皇又是怎么出现的呢?碧霞元君的身世其实很平凡,它就是泰山的一个玉女神像,在宋代这个信仰才开始逐渐兴起。刚才我们讲了,泰山神不断加官晋爵、封王封帝,越加神圣、威严,这也造成了一个后果,泰山神越来越高,它和民众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所以,信众觉得泰山神高不可及,变成了一个王朝的御祭神,那么,他们也需要新的心灵诉说对象,于是泰山玉女神的形象就逐渐被大家认可接受。于是,这位女神从一个青春女神就变成了泰山的生育女神,又变成了一个家族之神、家庭之神,最后变成了护国之神,它的名号也从泰山玉女变成了泰山娘娘,从泰山娘娘变成了泰山奶奶,从泰山奶奶变成了泰山老奶奶。它的官方称谓被封为碧霞元君,在今天泰山顶上,还有供奉碧霞元君的宏大祠宇叫做碧霞祠,我们登上泰山仍然可以在香烟缭绕中看到这个天山的宫阙。
碧霞元君最早兴起于民间,后来被朝廷皇帝接受,所以乾隆皇帝到泰山不光是三跪九叩拜泰山神,同时他还叩拜碧霞元君,他还把民间的祭祀列为了国家的祀典,在清朝的国家祀典中逐渐有了对碧霞元君的祭祀,而且祭祀规格、频率之高又远远超过了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渐渐成了泰山影响最大的神仙。在中国的信仰格局上,以长江为界有两大女神划江而治,南妈祖、北碧霞。今天,碧霞元君仍然是一个在民间影响非常大的女神。
从秦汉说到明清,通观泰山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它从天下大山到封禅圣山,再到帝王之山、五岳独尊山。可以说,在各个历史时期,泰山无不占有非常显赫的位置,泰山与国家政权之密、历史延续之长、朝野影响之大在中国的名山大岳中是首屈一指的。这是泰山帝王之山的历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