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智:释放人才活力关键在放权(2)

周湘智:释放人才活力关键在放权(2)

3.克制“勤翻盖”的冲动

科研管理太急于求成,评估检查繁多,是当前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问题。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到中期检查、验收、考核,要填无数表格,要附大量的研究附件、证明材料,各种层次的评审会挤占大量科研时间,有科研人员戏称“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不是在评审别人,就是在被人评审”。以至于有人发出了“给科学家一点发愣的时间”的呼吁。

风物长宜放眼量。科学研究需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要给科技人才十年磨一剑,甚至三十年磨一剑的环境,给他们时间和空间,不要让他们今天写项目,明天填表格,后天忙评审,整天将时间和精力消磨在科研之外的烦琐程序上,人才也容易忙碌和浮躁。安静与相对自由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环境。大师是“冒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如日本就在1990年选择100名科技工作者,不评估、不审计、不检查,这是20年后他们频频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间是科学家最宝贵的东西。科学家喜欢并有能力长时间艰苦工作,他们常常没有时间顾及家庭生活,也没有时间消遣娱乐。据统计,美国杰出科学家,一般每周工作上百个小时,他们都心甘情愿地献身于工作。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科研人员每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重提这个问题,并强调说“至少必须保证科技人员有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解放生产力,必先解放科学家。在科研创新面前,管理部门的“有形之手”应当保持克制,要注意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科研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埋头实验之余还有“仰望星空”的从容。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